许多年前,我认识这样一位女子。
她是报社的编辑,工作有时忙碌有时轻松。忙碌时,她没日没夜地加班,不忙碌时写点儿稿子,赚点儿稿费。
我们既是合作关系,又是文友关系,接触得多了,就变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她工作忙碌时,没时间读书,也没时间去思考关于写作的事,等到了闲暇时间,却发现有时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她向我倾诉,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时,我也是一个整日写不出东西的小写手,对于朋友的倾诉,只能与她抱头痛哭。
为了解决写作问题,她周末报了茶道、香道、花道班,而我去了一家出版公司上班。我的工作越来越忙碌,白天除了写稿子就是写稿子,晚上回到家早已累得不想动弹。唯一轻松的时光,便是坐在公交车上或地铁上的那段时间。
偶尔与朋友交流,发现她变得越来越有条不紊,时间仿佛一下子变得多了。周末要上三个培训班,难道不该越来越忙碌吗?
朋友说,许多灵感都是在她上课时产生的,她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原来自己的忙碌,只是因为不静心。
当一个人无法静心,时间就仿佛长了翅膀,从自己手中飞走了。
她去上课,需要将手机关闭,也必须沉静下心来,好好地泡一杯茶、品一炷香、插一束花。有一次,她一边上茶道课,一边想工作的事,结果让开水烫伤了手。从那时起,她才知道专心的重要性。
我说:“可是你的灵感不是那个时候产生的吗?没有思考,又如何产生灵感?”
朋友回答我说:“不一样。这些灵感不是思考而来,而是静下心来以后,它自己从心底跑出来的。”
那些课程让朋友受益颇丰。在她即将毕业的时候,老师特意为他们开了三节课,希望他们能感受到静心带来的变化,以及静心的法门如何应用到职场、生活、学习中。
老师因材施教,让他们在课堂上做两件事。一件事,是能让他们成长的事,读书、听课,或其他提升自己的事;另外一件事,是让他们在课堂上工作。
朋友在课堂上,用半个小时把一本书读去了三分之一,用另外的半个小时,完整地构思出了一篇文章。仅仅一个小时,竟然做了平时半天需要完成的工作,她被这个结果吓到了。
老师解释说:“静心泡一杯茶容易,因为把工作和生活扯脱了,就像读一本书容易,把书里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却很难。所以,静心的益处,必须在工作和生活中亲自去体会,才能明白其中的意味。就像你亲自去经历了一件事,才对书中的道理有感触。”
关闭手机,深吸一口气,等着自己安静下来以后再投入工作,胜过稀里糊涂立刻展开工作。没了手机的打扰,任何一个人在一个小时里,几乎都能完成平常三个小时的工作量。朋友的时间也变多了,读书写文章的时间变多了,喝茶静坐的时间也变多了。
不管我们多么不愿意上班,每天至少要与它相对八个小时。与其按秒度日,不如让工作来滋养自己。我们在工作中,练习静心,练习专注力和自律,这样才能让我们活得更加有质量。
道理每个人都懂,可做到确实很困难。我们明知道手机带来的危害,可还是不愿意放下。因此,在静心之前,必须借助一个道具,这样才能让我们投入到另一个情境中。这个道具就是:香。
你可以在办公室里燃一炷寸长线香,檀香、沉香都可,用十分钟的时间让自己的心慢慢地静下来。之后,尽量做到半个小时内不被手机干扰。为了做到自律与专注,你可以把手机交到同事手上,半个小时后再把手机要回来。通过慢慢地训练,再把时间延长到1~2个小时,这时你会发现,其实完成一件工作十分简单。
如果把工作仅仅当作工作,便失去了它的意义。我们明明可以借助它提升自己的心力,为什么要放弃修行的机会?心强大了,无论做事,还是生活,抑或遇到坎坷,我们都能比常人更有忍耐力,让自己多坚持一分钟。
如果你觉得燃香会打扰同事,或者怕被同事笑话,可以尝试购买檀香或沉香的手串、挂件、精油等,一样能起到镇定心神的作用。只要你想做,总能找到方法,如果你不想做,总有诸多借口。
有了朋友的方法,我工作的进度提升了不少。因为有了专注的练习,在公交车和地铁上时,我也能安心地读一本书,构思一篇文章。我的某个剧本,就是利用路上的时间构思而成。当我把它写下来的时候,仅仅用了一天,一万多字的故事便跃然纸上。
我还认识一个姑娘,她是地道的斜杠青年,她会弹钢琴、画画、写作、书法、泡茶……她在这些领域并不是简单地涉及,而是每一项都达到了专业级别。对于她来说,这些都是她的童子功,她理应做得很好。
我问她:“你不过三十岁的年纪,如何这样有成就?”
她说:“别人的父母从小到大逼着孩子学习,我的父母只逼着我练习静心。当我的心静下来,做任何事都没那么痛苦了。小时候我不喜欢钢琴,也不喜欢书法,每次我叛逆地不肯练习时,妈妈就试图让我安静下来。没了情绪的干扰,做也就做了。”
度过了枯燥的技能练习期,当她能弹一首像样的曲子,写出一个像样的字时,她对音乐和书法变成了真正的热爱。那时,即使妈妈不再逼她,她也愿意主动去训练了。
世间万物虽各有千秋,但做任何一件事的法门都没什么不同。都需经历喜欢、枯燥、枯燥、枯燥、热爱,这样的步骤。写作如此、弹琴如此、画画如此,工作也是如此。
当你初入一个行业,抱着兴趣投入进去,一定会有诸多新鲜感,接着便是枯燥的重复,你只有在重复中不断进步,达到一定层级时才能真正发现它的好,变成真正的热爱。
任何一个你讨厌的工作,都有可能变成你喜欢的事业。无论我们做喜欢的事,还是不喜欢的事,“枯燥”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既然如此,不如静下心来,一步步地往前走,走到“极乐”的部分。这时会发现,你的世界里,欢喜的事情越来越多,枯燥的事情越来越少。
修行是什么?修行不是让我们去享受一切,而是在修行的过程中,把那些不快乐的时光化解掉,使之变成快乐的时光。
心有闲情,何处不能归隐,心能安静,做何事不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