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的“独立文化人”,这就是王志纲转换的一种新“活法”。据说早在他酝酿转换之时,已有不少企业以各种优厚条件请他入伙,如年薪百万、做合伙人、当董事、拿干股等,他统统拒绝了。他不做“打工皇帝”,他只做回自己。关于如何做人,他曾有这样一段格言:“受制于人的人,灵魂是跪着的;欲制他人的人,灵魂是坐着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灵魂是站着的。”他要做灵魂站着的人。
当时也有不少单位先后向他招手,中央几个机构争着要他,广东电视台台长说:你来我们台,我给你充分的自由。
正在王志纲踌躇未决之时,一位十年前结识的长辈(在北京某研究机构工作)在广州与之重逢,他建议王志纲把关系转到他那里去,担任副秘书长,但人仍可以留在广东,可以面向全国进行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策划实践,享有充分的自主与自由。
王志纲动心了,他一贯认为人才有两种,一种是“被用之才”,良禽择木而栖,等待“伯乐”相中;另一种是“自用之才”,也就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寻求自我实现的人才。他自命为“自用之才”,而北京研究机构的条件正可以让他自己给自己定位,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因此,他握住了对方的手。
王志纲在谈到这一选择时说:“人与动物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动物性的追求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而人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是成就感。”
也许有人说,广东失去了一位可爱的文化人,而多了一个下海者。王志纲却认为,中国的文人很少拥有独立的尊严与人格,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厚实独立的经济基础。他要凭自己的实力去创造这个经济基础,但他始终不会丢弃文化人的高品位。他的策划成为专业或职业之后,会尝试按产业化方式去运作文化,但他仍将牢牢把握文化人的本色。
这样的转换其实并非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就像一个孩子,从1.2米长到1.8米,却还穿着小学时代的校服。人已经成熟了,校服的裤缝也绷开了,能不让他换一条合身的裤子吗?
过去,王志纲为许多企业家做策划,大都是充当“客卿”的角色,从不讲价也没有价位,顶多是为自己的单位要一笔“借调费”即赎身费而已。而现在,王志纲有价了,但得有个渐进的过程。碧桂园大策划,不少人猜测王志纲哪怕只拿1%,也有一两百万元进账,还有人传说他得了一套别墅之类。其实,王志纲的报酬,是个人以半价向碧桂园的老板购买了一套别墅。虽然有形的很有限,但无形的资产——他个人在策划界中的能量与地位,却是不可计数的。
渡过了转型期,跳出体制外搞策划的王志纲有了这样的“格言”:同老板打交道,必须在商言商,若用书生意气同市场经济对接,那你就是永远的“傻帽”。
无价要变成有价,何况他就是要用自己这只“领头之羊”,为知识分子确立自己的知识地位,为他们落实政策。当然,有价之中还是有无价,那就是文化的沉淀、文化的追求,这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王志纲坦率地说:有卓越才华的人,是应该能够处理好金钱与事业的关系的。要不要挣钱,我觉得该挣,不挣钱怎么行?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需要、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也该挣钱,但是我觉得两者必须分开,不能用挣钱的态度去对待事业和文化。我很欣赏一些大导演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的那种运作方式,就是先拍一部挣钱的片子,挣了钱之后再去圆艺术追求之梦。一位名记者、名策划,就这样完成了自己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