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意识的八种理论:计算机能变得有意识吗(1 / 1)

现在,我们准备解决这个关键问题。换言之,未来的计算机是一件物品还是一个生物?它是只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还是在体验这个世界?它是否既具有自知,又能够反思这种自知?1997年,当世界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被IBM的深蓝计算机(Deep Blue computer)击败时,卡斯帕罗夫安慰自己说:“好吧,至少它没有享受胜利。”那么未来的计算机会享受胜利吗,甚至夹杂着点幸灾乐祸?

在某种层面看,关于“有意识的计算机”的想法似乎很奇怪。计算机的内存就是一堆晶体管,其中一些开,还有一些关。计算机处理器所要做的就是执行一系列存储指令。这怎么可能从“计算”变成“思考”呢?但是那些相信“有意识的机器是可能的”人指出,大脑也可以用一种简化的方式来描述,这似乎并没有妨碍意识的产生。

但仅基于一个数据点预测事物,存在一个固有的挑战。我们所知道的唯一有意识的东西,毫无疑问就是我们自己。这使得我们更难弄清楚是什么让我们有意识。其他行星上的生命问题也发现了类似的困惑。宇宙中行星的数量是多少并不重要,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有多少种生命形成的可能性。我们只有一个数据点。

对于机器意识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决途径。一个很简单明了的,如果你可以把它称为命题,这个命题的内容即机器总有一天会迎来“质变时刻”,并获得意识。这也是当我们提出“机器能有意识吗?”这个问题时,我们通常认为的答案。但还有第二条路径,涉及到提取我们的意识,然后上传至计算机。

将我们的核心本质,我们的自我,上传至一台机器,其优势显而易见。这简直是天作之合。我们有意识,有**,有生活的乐趣。机器可以直接连接到互联网,拥有超高速处理器和完美的存储,我们能勾搭上吗?

山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认为这就是出路:

“结合”是我们最好的方案。任何没有结合的版本都会出现冲突:或者我们奴役AI,或者它奴役我们。完全无保留的结合形式是,我们把大脑上传到数据云端。我是很乐意这样做。我们需要提升人类的水平,因为我们的后代要么征服银河系,要么永远消灭宇宙中存在的意识。多么值得憧憬的时代啊,真想活着看到那一天!

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阐述了我们之前探讨过的盖亚假说,他也支持“结合”策略:

我认为就像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一样,我们人类的寿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能以某种方式与我们的电子创造物在一个更大的内共生(endosymbiosis)[5]中结合,它可能为人类和“盖亚”的进化提供更好的前景。

与机器结合可以被认为类似于不同君主国后代之间的联姻,这是确保和平的一种手段。纵观历史,通过后代联姻的方式,这种血脉交融和各派系之间的利益融合,有时是促进和平与稳定的一种力量。我之所以说“有时”,是因为历史上有很多例外,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希腊、罗马尼亚、丹麦、挪威、德国、俄罗斯、西班牙和联合王国(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的政治实体)的君主都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孙辈,这些国家却都参与了那场战争。

如果人类意识与机器意识的结合成为可能,会有成群结队的人迫不及待地在街上排起长队,就像他们为iPhone发布会所做的那样。在你所能想象的任何虚拟世界中,永生都是一个相当强大的**。但也有反乌托邦的场景。理论上,一个施虐狂或AGI可以控制你的虚拟世界,难以置信地折磨你长达100万年。这绝对是商业中所谓的“下行情况”。

支持者认为,这就是我们的未来,也许还是我们不太遥远的未来。从环境恶化到收入不平等,再到医疗成本的上涨,它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灵丹妙药。让我们放弃我们的身体,进入某种隔间,你的身体在里面被扫描,被上传到机器里,然后身体被销毁。然而,你的体验应该只是先走进隔间,再走出去。那些认为这可能的人会争辩说,你甚至不会注意到发生了什么,当然,你会意识到自己拥有超人的力量,并且对异性有了莫名的吸引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支持者是对的。在一台只需要一点点能量就能运转的计算机里,可以保存上万亿个人的数据,直到宇宙变冷直至消亡。那台计算机的复制品,以及每个人的意识,都可以被发射到太空,去探索星系之间的无限虚空,去奔跑,无拘无束,直到永远。这当然是有效率的。

整个过程中有很多未知因素。没有人知道需要收集多少数据才能把你复制到电脑里。它仅仅是关于每个神经元和每个突触性质的一些数据吗?还是我们必须深入每个神经元数十亿次,收集构成每个神经元的无数分子的数据?我说“无数”是因为科学家们根本不知道大脑中有多少分子,更不用说原子的数量了。此外,可能还有其他重要的“数据”与大脑的状态或大脑中发生的大量化学反应有关。正因为如此,估算初的大脑建模所需的计算量之间相差了万亿倍。在这方面,有点像对“何时能构建出能运行的AIG”的估算,估算的时间跨度从5到500年不等。

即使你能弄清楚如何为大脑建模,仍然面临着“如何把大脑中的所有数据都输入CPU”的问题。也就是扫描的问题。理论上,有三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

第一种方法是建立一个基于外部成像的大脑模型。从比例上讲,这就好比在不进入帝国大厦的情况下,完整复制帝国大厦的建筑及其内,甚至囊括每个单独的回形针和图钉。而如果我们需要分子水平的分辨率,这在数学上就相当于在不进入建筑物内部的情况下,精确地复制建筑物内的每一粒灰尘。另外,考虑到建模关键不仅仅在于大脑的组成,更在于大脑的活动,想象一下,在帝国大厦有一股巨大的龙卷风吹动着周围的一切,其速度是有史以来最快龙卷风的200倍,这就是你大脑中活动发生的速度。

第二种选择是,你可以将大脑冷冻起来,然后逐个神经元地把它拆解,在这个过程中记录下数据。又或者更坏的情况是,也许你不得不一次性把它分解到分子程度,这是一项几乎难以想象的复杂任务。但如果可以做到呢?你愿意做吗?你睡着了,身体被冻住了,大脑被逐个神经元地分解,数据被记录在计算机模型中。当模型被激活时,计算机说:“我真的希望这能行得通。等一下。哦,天哪!我现在在机器里吗?哦,我的天啊,不敢相信它真的做到了。”

最后一个办法是,也许可以制造原子标度的机器人,纳米机器人(nanites)在你的大脑中爬行,绘制出整个运作过程。标度问题再次出现了。神经元,分子还是原子?大脑中有1000亿个神经元,所以计算它们的数量并非易事。而且,每个神经元又是由300万亿个原子组成的,局面与之前完全不同。

如果这些技术都实现了,你得到了相关的数据,然后把它上传至计算机,你到底有什么?还是原来的你吗?或者只是你的复制品?仿真品?这是三件完全不同的事物。

所以这就是通往机器意识的两条路。第一条是机器本身获得了意识;第二条是机器只不过是我们上传意识的容器。这两种可能的情况都会发生吗?在这两种情况下,答案完全取决于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这听起来可能像一个死胡同,因为我已经多次说过我们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然而,尽管我们不知道意识是如何产生的,但有很多理论。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八组,每一组都是一个广义的理论。然后,我们可以检验这八种理论,看看根据这一理论,机器是否可以变得有意识,我们是否可以把我们的意识上传到机器上。

理论1:弱涌现

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在他写的《如何创造思维》(How to Create a Mind)一书中设想,大脑是由大约10万个不同的程序按照层次排列而成的集合。每个程序都知道如何做一件小事。10万个程序中的某一个也许只能识别字母A,而存在于它下面层级的一个程序也许只能识别字母A中的一横。当你阅读一本书的时候,随着你脑内所有程序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被唤起,你的大脑中会发生无数的事情,使你能够把信息拼凑起来,从而了解周围的世界。库兹韦尔认为,意识是“复杂物理系统的一种涌现特性”,其可以在计算机中复制。库兹韦尔明确提出了机器意识的问题,他说:“一台成功模拟人脑复杂性的计算机,也将拥有与人类相同的涌现意识。”当然,这完全是猜测,但他可能是对的。

许多相信意识是一种涌现现象的人,所指的其实是弱涌现(weak emergence),当我们对不同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感到惊讶时,就会出现弱涌现(我们一会儿会讲到强涌现,strong emergence)。你可以研究一年的氧气,然后再研究一年的氢气,却永远不要猜测二者结合在一起会产生水,一种完全不同于这两种成分的物质。你永远猜不到它在室温下是**。可一旦水被创造出来,你可以转回来说:“哇,现在我看到发生了什么,但是我从来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因此,水的湿润性是一种弱涌现性,因为氧和氢在室温下都不是湿的。弱涌现是一个意料之外但可以解释的结果(至少在理论上)。它认为一切都是因果关系结果的产物,因果关系结果可以解释为在夸克(quarks)和轻子(leptons)的四大基本力[6]的基础上运行的可预测结果,而夸克和轻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就是这样。在弱涌现的情况下,所有的物理定律仍然完好无损,但我们仍然有很多东西要学习,以便能够猜测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什么。

如果意识是一种弱涌现性,机器能够实现吗?答案是肯定的。然而,我们连能够成功模拟线虫大脑的计算机都没有,更别提造出能够成功模拟人脑的计算机了。假设我们能造出一台机器,并通过弱涌现来获得意识,这可能只是一种货物崇拜。

意识可能是涌现的,但这并没有告诉我们太多,因为涌现也是一个黑盒子。此外,虽然我们对涌现如何产生复杂行为有一定的了解,但我们还没有先例证明它会产生主观体验。

将我们自己上传至计算机怎么样?如果意识背后是弱涌现,我们能上传自己吗?能。弱涌现是纯机械性的,所以理论上,它可以在计算机上复制,但它可能需要理解生物性的原理。也就是说,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想通过弱涌现得到机械意识也许并没有可能,因为我们不知道意识的涌现性是来自神经元,还是来自构成神经元的分子,抑或完全来自其他什么东西。扫描问题,复制大脑所需的数据收集过程,可能远远超出了科学所能掌控的范围。换句话说,建立一个具有一定数量涌现行为的蚁群是一回事,而精确复制一个现存的蚁群则要困难得多。

即使我们攻克了扫描问题,但对计算机来说,模拟大脑的复杂性来实现扫描仍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就算有摩尔定律加持也不行。2014年,日本的一个团队使用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之一,对1%的人脑活动进行了一秒钟的模拟。为此实验人员制造了超过17亿个虚拟神经细胞和超过10万亿个突触,每个突触可以存储24字节的数据。试想一下,一秒钟之内的1%的大脑活动就具有如此难以理解的复杂性。而为了做到这一点,耗费了计算机40分钟时间。而这台计算机不仅仅是一台性能增强的笔记本电脑。它拥有超过70万个处理器内核和140万千兆字节内存。当然,iPhone 29可能比这更强大,但至少可以说,在计算机上重现你意识的障碍相当棘手。

理论2:强涌现

弱涌现是一个被普遍认同的概念,强涌现(Strong emergence)则很可能并不存在。一些相信它确实存在的人坚持认为意识是它在世界上唯一的存在。另一些人则觉得,人类的心灵和物质生命是一种强涌现现象。那么强涌现到底是什么呢?如果你观察到一个弱涌现现象,你可以通过研究和思考,弄清楚发生了什么。然而,强涌现则主张涌现的性质是完全无法解释的,因为只有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里物理学被颠覆,或者有什么东西消亡了。无法简单地把整体解释为各部分之和。

例如,你的身体包含60种不同的元素,数量相异。根据这一理论,没有任何已知的物理定律可以解释这些元素是如何组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一个具有意识的实体。意识属性根本不能从这60种元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

强涌现并不引入魔法或任何不科学的东西。相反,它认为涌现性是由一种我们还不了解的物理学所创造的。有些人甚至说,质量、空间和时间是强涌现的例子,正是这个事实让我们无法完全理解它们,这个理论听起来似乎起源于烟雾弥漫的房间。

许多科学家对强涌现的想法持怀疑态度,因为这有点像试图从后门潜入的某种神秘主义。这是一种“不劳而获”的交易,完美到不可能成真。运用强涌现,几乎等同于你可以通过魔法获得意识之类的东西。这些感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强涌现存在的话,它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的科学现象,只是它既不被理解也不符合我们所知道的物理定律。一些科学家听到后,理所当然会翻着白眼,带着怀疑的语气说:“啊哈,当然。”

如果强涌现是计算机产生意识的根源,那么它能有意识吗?不知道。你能把你的意识上传到机器里吗?不知道。从定义上讲,强涌现是无法解释的,我们最终掌握它的情况也不确定。它的论点是,如果强涌现确实是一个机械过程,那么我们应该能够机械地再现它。反对这一观点的理由是,那些归因于强涌现的东西——意识、心灵和生命——本身就是我们所知道的最令人费解的东西。它们是巨大的谜团,可能永远在我们的控制之外。

理论3:物质的物理属性

其他一些人则相信,你不需要任何复杂的涌现现象来解释意识。理查德·道金斯理性与科学基金会(Richard Dawkins Foundation for Reason & Science)在其网页上发表了一篇由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哲学教授盖伦·斯特劳森(Galen Strawson)撰写的文章。斯特劳森坚持认为,我们无法理解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源于我们对物理学的无知。斯特劳森写道:“我们不知道物理材料的内在本质。”他相信,随着我们对物理学理解的加深,意识将撕下神秘面纱,被视为一个物理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所说的“看似无法解释的意识本质”,并不令人感到惊讶。物理宇宙充满了奇怪的、貌似无法解释的东西,比如量子论、相对论和暗物质。考虑一下纠缠现象,在这种现象中,两个粒子紧密关联,即使它们分处宇宙两头,如果你改变其中一个粒子,另一个也会立即做出反应,比光本身的速度还要快。爱因斯坦(Einstein)甚至把这种现象归类为“鬼魅学说”。与量子纠缠相比,意识似乎并不那么奇怪。

如果确有其事,意识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机器能获得意识吗?能。事实上,这种情况非常简单。一旦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物质,我们就会理解意识。根据这一理论,开发有意识的计算机不用依赖于涌现特性的变革性神秘力量,而只取决于对简单物质更深入的理解。毫无疑问,物理学中还有一些深刻的概念有待发现,其中之一将解释“意识”其实是一种逻辑推测。

从哲学上讲,这种观点是有先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工具不断改进,我们首先建立了理论,然后发现了原子。然后在原子内部,我们发现了质子、中子和电子。随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各种各样的新材料层出不穷,起的名字也越来越奇异。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今天所说的物理学基本原理实际上是由更小、更神秘的东西组成的。在生物学上,我们也见过同样的情况。我们发现了细胞,细胞内的细胞核,细胞核内的DNA, DNA中的基因。每深入一步,就会解开更多的谜团,然而,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变得更加神秘,因为每向下走一步,就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进一步脱节。

在这种情况下,你能上传你的意识吗?能。事实上,一旦我们解决了扫描问题,就会进入一片通途。正如我们刚刚讨论过的,随着我们不得不深入到更小的单元,扫描问题变得越来越难,我们需要做得越深,所以很难说上传你的意识到底有多难,但它肯定是可行的。

理论4:量子现象

认为意识是一种量子现象是“物质的物理属性”理论的另一种变体。牛津大学(Oxford)著名数学家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是研究此类问题为数不多的坚信机器不会变得有意识的人之一,彭罗斯的逻辑是这样的:有些数学函数是任何计算机算法都无法解决的,但人类却可以解决的。相比之下,计算机完全依靠算法工作。因此,计算机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从根本上有别于我们的头脑。彭罗斯声明:

人类的直觉和洞察力不能精简归结为任何一套规则……哥德尔定理(Goedel's theorem)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并为我的论点提供了基础:人类的思维能力肯定比计算机所能实现的更多。

彭罗斯认为意识是由神经元的量子效应产生的。正如我们之前讨论过的,量子物理学解释了在亚微观(submicroscopic)尺度上发生的物理现象。在那个层面上,物质的行为与我们每天所体验的牛顿物理学完全不同。神经元有微管(microtubules),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毫米,小到足以产生量子效应。这是彭罗斯带来的意外惊喜。

除了他的看法,其他关于意识的观点也要求用量子效应来解释。就像一只被火焰吸引的飞蛾,这种**是不可抗拒的。量子物理学提供了一个成熟的科学模型,可以以非机器人的方式为人类提供动力。

但也有一些问题。量子物理学的核心是建立在概率场和随机性的基础上的,而当我们试图建立一个有意图、有意识和自我导向的意志时,这两者都不是理想的基石。因此,任何证明意识是通过量子效应产生的证据都是间接的。我们想要一个有X和Y的理论,而恰好量子物理有X和Y,而且,要解释建立在量子物理基础上的意识概念,其涉及的力学还远未被理解。最后,就像几乎所有的意识理论一样,这个理论实际上并没有解释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或者说意识是什么。

然而,由于最近的一些新发现,为彭罗斯始于20世纪90年代、充满争议的,主要是假设的想法——特别是其中将意识与大脑中发生的量子效应联系起来的理论——注入了新生命。起初,彭罗斯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被否定了,原因是大脑就像一碗燕麦粥,都是热的和糊状的,与量子效应发生似乎更喜欢的凉爽、受控的环境完全相反。但新的发现表明,量子效应正在我们周围发生,为光合作用、鸟类导航甚至你自己的嗅觉服务。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你温暖潮湿的大脑可能是发生量子效应的完美环境。2014年,彭罗斯和斯图尔特·哈默洛夫(Stuart Hameroff)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双双支持这一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扩展,还用它来解释大脑的其他奥秘。

此外,对于“我们本身是否是唯一具有意识的,还是某种更大的宇宙意识的一部分?”的提问,他们提供了一个“鱼与熊掌二者兼得”的答案。他们解释说,“我们的理论同时考虑了这两种观点,表明意识来自微管中的量子振动……它们既控制着神经元和突触的功能,又在精细的尺度上将大脑进程与自组织进程联系起来,即现实中‘原意识的’量子结构”。换句话说,他们认为,他们所描述的机制可以在你的大脑中创造意识,或者,如果你倾向于另一种理论,也可以把你与大脑外部的更大意识联系起来,因为他们肯定无法构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我的AI播客上邀请的所有嘉宾中,只有一位是彭罗斯哲学的忠实追随者,但这个人拥有无可挑剔的技术资历。

意识理论的量子现象覆盖面是相当大的。虽然彭罗斯没有考虑到机器智能,其他理论却考虑到了。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如果意识是量子效应,机器能获得意识吗?未知。尽管这并不令人满意,但考虑到我们不知道在这个理论下主观体验是如何实现的,更不理解机器是否能做到这一点。量子效应很可能是意识的来源,但即使你对该理论很笃定,它也没有告诉你机器是否能实现意识。那么上传你自己的问题又怎么样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意识是一种量子现象,为了如实地以数字方式再现一个人,你必须收集关于他的大量信息,这个数据量是惊人的。你可能需要关于单个原子的数据,每个原子的直径都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我和其他人一样,对技术抱有乐观态度,但即使如此,我也认为这可能是人类力所不及的壮举之一。

理论5:意识是基本原理

物理属性理论的第三个变体认为“意识是宇宙的基本力量”。科学的层次体系是物理学解释化学,化学解释生物学,生物学解释生命。自然界中任何你想观察的现象都遵循这个顺序,复杂的事物被解释为简单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用什么解释物理学呢?物理学是建立在基本原理之上的。它们是现实的基础构件。他们不能归结为其他原因。例如,引力是已知的四种基本力之一。空间和质量也被认为是物理学的基础。时间或空间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些问题也许可以用更基本的东西来回答,但是现在,我们愿意把它们打包成无法(也可能永远也无法)解释的东西。

意识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生物过程。这似乎是合理的,但它是如此不同于其他生物学过程,如此抗拒被理解,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它是基本原理系统的一部分,它的基本性到现如今都无法阐释……把意识称为基本原理不是“放弃”,只是科学分级体系的重新排序,生命由生物学解释,生物学化学解释,化学由物理学解释,物理学位于空间、时间、意识和其他基本原理之上。这种分级,这种再定义,将允许我们用意识作为解释,而非去不断地试图解释它。

那么,如果意识是基本原理,计算机能做到吗?未知。这可能会让你感到惊讶,因为如果意识与引力一样,是一种基本力量,那么这难道不能作为有意识的机器是可能存在的理由吗?不一定。即使它是基本的,我们仍然不了解它的内在属性。引力是一种基本力,但仅仅了解它并不意味着我们能控制它,甚至创造出一种人造引力。我们可以模拟引力,比如在旋转的物体中运用离心力,但那不是真正的引力。这就像AGI。也许我们可以模拟一些类似意识的东西,但不能真正创造它。同样,我们也必须以同样的理由,对上传你意识的问题做出同样的判断:未知。

理论6:意识是普遍的

这一个理论认为意识是普遍的。这和说意识是基本原理有什么不同?普遍仅仅意味着它无处不在。DNA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来说是普遍存在的,但是DNA并不是超出我们理解的基本力量。

意识是普遍的,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一切都是有意识的。这一信念拥有众多一流的追随者,包括像创造了该理论的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神经学家朱利奥·托诺尼(Giulio Tononi)这样的重量级人物,之前提到过的西雅图艾伦脑科学研究所杰出的首席科学官克里斯托弗·科赫(Christof Koch),还有澳大利亚哲学家大卫·查默斯,正是他所表述的著名的意识“难题”,引发了这场我们探讨至今的争论。这是目前“意识解释市场”上最热门的理论。

认为万物都具有某种意识的观点是一种古老的信仰。这种世界观,相当尤达-埃斯卡姆(Yoda-esqe),曾被称为泛心论(panpsychism),它的现代化身之一被称之为整合信息论(integrated information theory,简称IIT)。科赫这样描述它:

整个宇宙充满了感知能力。我们被意识包围并沉浸其中,意识就在我们呼吸的空气中,我们踩过的土壤中,我们肠道里繁殖的细菌中,以及能够让我们思考的大脑中。

尽管这听起来有点像新新人类的产物,但它的几个最坚定的倡导者,以及它的创造者,却都是神经科学家。在他们的意识论中,柏拉图(Plato)和斯宾诺莎(Spinoza)等人物也属于他们的阵营,二者都未被发现有念经焚香的经历。

IIT假定一件事物在整合信息的程度上是有意识的。例如,假设你正在阅读一本书。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看到字母和它们所组成的单词。但你也能感觉到温度,闻到厨房里飘出的香味,听到外面小鸟的叫声。你将所有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体验。整合得越多,你就越有意识。另一方面,我的办公桌上堆积了很高一摞纸张、书籍和办公用品。那里有大量的信息,但我的桌子没有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将其整合。

IIT有一种量化意识的机制,用phi值来表示。任何具有涌现属性的东西都有一定的phi值。就算是低等级的质子也有些许意识。科赫解释道:

即使是简单的物质也有少量的“整合信息”。质子和中子都由三种夸克组成,而夸克从来都不能单独被观测到,它们构成了一个无穷小的整合系统。

这是一个基本的想法,但IIT过于新颖了,它仍然在寻找立足之地。托诺尼将ITT描述为“一项正在进行的工作”。该理论的流行意味着它已经成为许多评论的主题。一些人坚持认为,该理论考虑到了计算机的防病毒程序会由于其集成的大量信息而具有高度的意识。另一些人认为根本没有理由将信息处理和意识联系起来,就像你不会把花生酱和意识联系起来一样。关于泛心论的更广泛的观点,即一切都是有意识的,我们之前探索过的“中文房间”思维实验的创始人约翰·塞尔(John Searle)对此提出了批评:

对于那些接受泛心论,像科赫一样将意识归因于iPhone手机的人来说,面临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定是iPhone手机?为什么不是手机的零部件呢?为什么不是手机的每个微处理器?为什么不是每个分子?为什么不是包含iPhone手机在内的整个通信系统呢?

换句话说,你是有意识的。如果你的指甲也是有意识的,那么就会有两个你。但你的手也会有意识,会造就第三个你……

那么,如果意识是普遍的,我们能建造一台有意识的计算机吗?能。事实上,假如意识是所有复杂事物的普遍副产品,那么我们很有可能创造出某种东西来体现它。你还能上传你的意识吗?能。当然,与其他理论同样的告诫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复制一个人,使其具有达到这一目标所需的精确度。但是,从理论上讲,如果意识是普遍的,并且是由复杂性产生的,那么似乎就没有什么内在的原因去阻挠你把意识转移到计算机上。

理论7:大脑的把戏

也许在我们的前六个理论中,我们想得太多了,意识只是简单的大脑活动。这个理论得到了塔夫茨大学丹尼尔·丹尼特的支持。他认为整个问题都有点荒谬,并不存在什么大谜团。丹尼特直截了当地说:“如果没有系统性的神秘作用,没有人会有意识。”大脑只是在正常工作,它在做它自己的事情,你对内心声音的感觉只是大脑运作的一部分。你的身体里没有无形的声音,那只是你的思考,思考就是大脑做出的。你体验世界的事实只是大脑做的另一件事。所以丹尼特并不否认意识的存在,他只是反对将意识的发生归因于除大脑正常功能之外的不同原因。他接着说:“它(意识)惊人地奇妙,但它不是神迹,也不是魔法。而是一串把戏……我喜欢与魔术相比,因为舞台魔术表演当然不是‘有魔力的’魔法,只是一串把戏,而意识则是大脑中的一串把戏。”

如果丹尼特是对的,那么机器能变得有意识吗?能。这个很简单。如果意识没有神秘之处,也就是说,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解释的,意识只是你对大脑正常运作的感知,问题就此解决。在这种观点下,我们既不需要“涌现”的“质变”时刻,也不需要量子力学的神秘力量。我们应该对大脑有更多的了解,制造更好、更强大的计算机。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我们将造出有意识的机器。根据这种观点,我和妻子已经制造了四个有意识的机器,一个女孩和三个男孩。当然,有许多奇妙的事情正在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深入,在某种程度上,任何事物都会“吐露”自己的秘密。

如果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我们不仅会拥有有意识的机器,而且可能会比任何其他正确的理论都更快地拥有,因为我们不需要一个戏剧性的突破,而只需要现有科学的渐进式发展。

那么,在这个理论下,你也能把你的意识上传至计算机吗?能。这很简单。应该是可能的。事实上,这是最简单的情况。不过,扫描器问题以及对你到底要扫描什么的不确定性,仍然困扰着我们。

理论8:精神上的事物

最后一个理论是,意识是一种精神上的或超自然的事物。那些认为自己是二元论者的人可能会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世界上75%的人口信仰某种形式的神,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许多读者会选择理论8,该理论指出他们的意识是精神性的,并将其与他们的灵魂、本质、或其他非物质的生命力量联系起来。如果你的灵魂真的是你的意识,那么机器也能有灵魂吗?不。灵魂与我们世界的物理学如此格格不入,它超越了我们所知道的每一条物理定律,因此英特尔不太可能在工厂里大规模生产灵魂。你能把你的灵魂上传到机器里吗?不能。虽然有一些信仰体系认为,某些事物的精神可以拥有一个实体,但据我所知,没有任何一种精神信仰体系能够让人类控制和指导这个过程,使他们能够将灵魂从身体中移除,并将其嵌入智能手机。

这就是意识的八种基本理论。很有可能其中之一就是意识的出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人都一致认为我们不理解是什么导致了有意识的体验,但对“我们对此缺乏理解”意味着什么,却持有不同意见。对一些人来说,这是证明,或者至少表明,在日常物理之外一定有什么事情在发生。他们推理道:“毕竟,甚至没有办法用科学描述像意识这样的东西是如何存在的,那么它怎么可能是一种物理现象呢?”

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是证明或者至少是暗示,意识只是一个心理过程,绝对再无任何其他含义。哈佛大学的史蒂文·平克写道,科学家们“已经积累了证据,证明意识的各个方面都可以与大脑联系起来”。他指出“认知神经学家几乎可以从人们大脑的血液流动中解读出他们的想法”。他对这一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对于平克来说,很明显地,这只是正常的大脑功能。

我们能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概吧。也许随着我们对大脑越来越了解,科学家们就会“弄清楚”意识。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就能知道有意识的计算机是否是可能的。或者,计算机是否可以通过一种完全不同于人类意识的方式,依靠自身获得意识。

或者绝无可能。有一种叫神秘主义(mysterianism)的理论,认定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意识是什么。这并非说我们智力迟钝,而是因为我们正在处理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一种是对某物感受的整体主观体验,另一种是现实的客观真实。物质世界在一个盒子里,我们对它的意识体验在另一个盒子里。这两个盒子永远碰不到。而我们永远无法从外面看第二个盒子。此外,如果我们不清楚其中的原因,计算机可能“永远不会”拥有意识。很明显,“永远不会(never)”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我所说的“永远不会”,在理论上远远超出了计算能力和编程技术允许我们制造一台有意识的计算机的范围。我并不是在竭力建议我们放弃努力,但有意识的计算机可能真的只是像“时光倒流”一样不可能实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