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接连惨败,部众越来越少,便想逃往黎阳据守。当时镇守黎阳的人是徐世勣,有人就对李密说:“当初杀翟让之际,徐世勣差点被砍死,听说内伤到现在还没有治好。您率领败军去黎阳,万一徐世勣居心不良,您就很危险了。”李密一听有理,放弃了北奔黎阳的打算。
瓦岗军的王伯当正率部驻守河阳,李密就渡过黄河来到河阳。
李密此时的情绪很差,对王伯当说:“兵败了!这么多年来,辛苦诸君了。我今日自刎,以谢众人。”部下都哭成一团,不敢正视李密。李密提不起自杀的勇气,又改口说:“感谢诸君一直跟随我,我这就去关中。虽然我没有尺寸之功,心怀愧疚,但投降李渊,诸君还能保住富贵。”部下府掾柳燮表示赞同,说:“昔日刘盆子投降东汉,安享晚年。李公您与唐朝皇室宗族有关联,虽然不是唐朝起义人员,但是在东都洛阳缠住了隋朝的主力部队,为唐公李渊不战而据京师建立了大功。”众人也都表示同意。于是,李密率部西入关中,投降唐朝。李密入关之时,周边尚且聚集了两万精兵和诸多文臣武将,势力不容小觑。这是一支庞大的投降队伍。李渊对李密主动投降,大喜过望,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城相迎,慰劳再三,封李密为邢国公,拜光禄卿。
李密降唐后,黎阳的徐世勣成为关东瓦岗军残余势力的首领。瓦岗军的残部还控制着南起淮河、北到河北、东起黄河、西至洛阳的广大地盘,部队不下十万人。这些领土和军队都听从徐世勣的指挥。徐世勣面临着重大选择——既可以取代李密成为一方枭雄,也可以将地盘和军队作为筹码,投靠唐朝换取富贵。他对部下说:“这些人口、土地都是魏国公(李密)的,我奉命把守而已。魏国公现已降唐了,我们也应该降唐。”
有部下就建议徐世勣以自己名义把土地和军队献给李渊,换取更大的荣华富贵。徐世勣拒绝说:“如果我直接给李渊上表纳土归降,就是利用魏国公落败之机为自己邀功,如此行为令君子不齿。我应该先把土地、户籍交给魏国公,由他献上。”于是,徐世勣派人向长安方面投降。
李渊听说徐世勣派人来了,以为是向自己投降,结果发现徐世勣依然是以臣礼向李密上表,李密再拿着徐世勣控制的军队和土地投降。李渊不禁感叹道:“徐世勣真是千古罕见的忠臣与君子!”李渊感动之余,封徐世勣为莱国公,依然掌管东方瓦岗军的残部,并特别赐姓“李”。从此,徐世勣改名为“李世勣”。后来,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去掉了“世”字,他就是唐朝著名的将领李勣。
李渊对留在长安的李密开始很友好,很厚待,还把表妹独孤氏嫁给了他,后来礼数就慢慢淡薄了下去。李密当的光禄卿又是个虚职,没什么实权,平日里难免遭遇其他实权官员的刁难。回想起山东的显赫时光,李密内心不平起来,他私下对王伯当抱怨道:“我占据洛口的时候,曾经想任命崔君贤为光禄卿,不想现在自己当了光禄卿。”
当时,山东瓦岗军旧部出现了不稳迹象,李密便与王伯当共谋逃出关中,自立为王,从头开始。王伯当起初不赞成,但拧不过李密,同意了。于是李密借口要去收抚山东旧部归降李渊,得到李渊同意后,和王伯当等人准备东出潼关,回归关东。武德元年(618)十二月底,李密与王伯当行至途中的熊耳山,遭到唐军埋伏,双双被杀,传首长安。
李密之死成了隋末唐初的一大疑案。有人认为是李密等人中途造反自立的形迹非常明显,被唐朝地方官府杀死的。有人认为是李渊一直暗中提防李密,听说李密要回山东,将计就计,在途中安排了伏兵,一举杀掉李密及其亲信。
当时李勣还握有重兵,据守黎阳。李渊派人带着李密的脑袋去向李勣说明情况。李勣奏请收葬李密,让旧主子身首合一,全尸安葬。李渊同意了。于是,李勣操办了李密的丧事,三军缟素,办得很风光,并以君礼安葬在黎阳山西南五里,坟高七仞。李密在关东地区影响很大,有一批铁杆粉丝。在李密的葬礼上,有许多人悲伤哭泣,直至呕血。
隋末最强大的农民起义军队伍,就这样戏剧性地消失了。
却说躲在魏县的宇文化及,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手下将士逃跑得越来越多。宇文化及知道自己必败,叹道:“人生终究当死,岂能不感受一下当皇帝的感觉!”于是,他毒杀了傀儡皇帝杨浩,在魏县即帝位,国号“许”,改元“天寿”。宇文化及麾下没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人才,只有一个裴矩。他便任命裴矩为尚书右仆射,封蔡国公。宇文化及这么做完全是赌徒心理使然,破罐子破摔,反正要死了,过把皇帝瘾再死岂不更好。
武德二年(619)正月,李渊派淮安王李神通进攻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完全没有应战的信心,干脆不打,向东逃到山东聊城。李神通尾随宇文化及赶到聊城,开始围攻。
这时,宇文化及病急乱投医了,他给割据幽州的罗艺写了一封信,要招降罗艺。罗艺盘踞幽州多年,比宇文化及强大得多,怎么可能反过来投降穷途末路的宇文化及。罗艺不仅不投降,还奚落了宇文化及一顿:“我是隋朝旧臣,深感朝廷大恩。宇文逆贼颠覆朝堂,令我痛心疾首。”罗艺将宇文化及的使者砍了脑袋,然后宣布为隋炀帝杨广发丧,大哭三天。
不过,宇文化及的招降工作在山东地区竟然取得了成功。山东农民起义的“元老”王薄接受了宇文化及的招降,率军赶来和宇文化及的部队共同守城。李神通攻城不克,暂且退军。
河北农民军领袖窦建德在武德元年(618)冬至就已经正式建国,定都乐寿,国号“夏”,改元“五凤”。杨广死讯传到河北后,固守的河间等地隋朝官员纷纷投降了窦建德。窦建德都以礼相待,并且高调扬言与宇文化及为仇敌,要为隋复仇。现在宇文化及被围困在聊城,窦建德随即以讨逆为名,发大军去攻聊城。不等宇文化及有所反应,聊城的大门洞开——王薄打开了城门,放窦建德入城。宇文化及和窦建德相比,王薄更喜欢窦建德,毕竟曾经同是革命战友。
窦建德入城后,将宇文智及、杨士览、元武达、许弘仁、孟景等人全部斩首,将宇文化及和他的儿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押至襄国郡(今河北邢台)斩首。宇文化及的弟弟、隋朝驸马宇文士及反应迅速,城破后抛妻弃子,逃亡济北,又向西投降了唐朝。
宇文化及的许政权灭亡,隋朝的传国玺及卤簿仪仗尽入窦建德之手。窦建德毕竟是以替隋炀帝报仇为由,入城后对残存的隋朝皇室、大臣百官们相当客气。他先去见萧皇后,并穿上素服为隋炀帝杨广哭丧尽哀,然后接见被俘的隋朝官员。
那些隋朝旧臣颠沛流离,已经成了惊弓之鸟。他们见到传说中河北地区最大的造反者窦建德后,莫不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只有杨广的女儿、宇文士及的妻子南阳公主神色自若,见到窦建德时侃侃而谈。说到国破家亡,自己一介女流不能报仇雪耻时,南阳公主泪如雨下,泣不成声。窦建德和其他听众莫不为之动容,陪着流泪。南阳公主和宇文士及生了一个儿子,叫作宇文禅师,年仅十岁。孩子虽小,也算是宇文家的子孙,要为伯伯宇文化及的弑君行为连坐,必须杀头。窦建德敬重南阳公主,就问她:“宇文化及弑君,将族灭其宗。公主之子,本应当从坐,如果公主不能割爱,就赦免了孩子。”谁想南阳公主哭诉:“此事何须见问?”她拒绝了窦建德的好意,宇文禅师还是被作为叛贼给杀掉了。
最后,窦建德让隋朝的文武百官和尚有上万人的前近卫官兵自由选择,听其自去。对于愿意留下来的人,窦建德选择其中的优秀人才充实自己的队伍。他任命裴矩为左仆射,负责人事选举,虞世南为黄门侍郎,欧阳询为太常卿,等等。其他隋朝残余势力的去向大致是三条:回关中老家投靠唐朝,去洛阳投靠王世充,去东突厥(隋朝的义成公主在那里)。无论官兵的去处如何,窦建德都发给路费。同年,窦建德攻克黎阳、齐州、兖州等地,建都洛州。裴矩替他的朝廷“创定朝仪,权设法律”。看到阵营越来越有王朝的样子,窦建德很高兴,继续忙着攻城略地,甚至制定了更加长远的谋划。
宇文化及死后,王薄也不是真心投靠窦建德,很快就带着队伍和地盘投降了唐朝。李渊任命王薄为齐州总管(驻历城,今山东济南)。从此,王薄这位隋末农民起义军的“革命先驱”忙着在山东地区教训“革命晚辈”们,劝说各个州县的农民军投降唐朝。不听劝的,王薄就和他们兵戎相见。或许是知根知底,王薄在与农民起义军的战斗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为唐朝拓展了青州、密州、莱州等地盘。
然而,农民起义的早期历史就是一部“江湖的历史”,里面免不了恩怨仇杀。武德五年(622)三月,王薄被仇家刺杀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