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伦(Woody Allen)曾经说,80%的成功都是自然而然出现的;那也可以说,80%的社交活动就是保持交流联系。
我把这个叫作“问候联系”:迅速而随意的一声问候,方式多种多样,不受拘束。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你会发现很容易与更多的人保持联系,而且花的时间还比想象的少。
这样做有时候比较繁琐枯燥。做到这一点需要费心费力,难就难在这儿。你要不断问候、问候,再问候,千万不能停。如果不为人际关系添柴加火,它就会渐渐微弱甚至熄灭。
你自问过多少次“他长什么样儿来着,那个人……”或者“我认识她,只是想不起她的名字了……”,我想我们常常面对这些情况。每次我听见这些话,我都能感觉到一张关系网正在风干枯萎。
现在,我们被大量信息裹挟,大脑只能优先处理最新的信息。信息过载带来嘈杂,怎样才能突破呢?
在人们心里留下突出的印象,需要依靠一个巧妙的小技巧:重复。
如果你要结交新朋友,至少要让你接触的对象通过三种不同方式看见或者听见你的名字,比如电子邮件、电话以及见面,之后他才能真正认得你。
一旦给别人留下了初步印象,为了让这份关系保持发展,至少一个月用电话或者邮件交流一次。
如果你想把认识的人变成朋友,至少要与对方单独见面两次。保持二等关系需要每年问候两三次。
社交媒体上的互动(动态更新、信息回复、评论等)对正在发展的关系十分重要,尤其是处于你社交圈边缘的人,但是这些做法不能代替对最高关系层级朋友的单独问候,即有必要单独联系与你当前目标相关的人。
以上这些经验法则应该让你感受到了需要哪些努力才能保持社交圈处在活跃状态。我每天都会打几十个电话,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语音邮件发送的简单问候。我还经常发电子邮件。借助手机和平板电脑,我基本上可以在火车、飞机和汽车上问候我的朋友。我记得——至少我的设备记得——朋友生日和其他纪念日,我会在这些时候特意联系他们。
在保持人际关系这件事情上,你要一年365天,一周7天,一天24小时,时时刻刻留心。
你必须把一部分精力用在这个“系统”上,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过,这只是我做事的方式,你会找出你自己的办法。主导原则就是重复:找到自己联系朋友的节奏,而且这种方法不会让你的时间安排更加紧张。
我找到一些简便办法来规范与新知旧友保持联系的行动,其中之一就是根据接触的频度建立等级系统。首先,我把朋友分为五大类。“私交”条目下的都是好友和熟人。一般我与他们的交流很有规律,因此我不会把他们列入联系名单。我们的关系很稳固,我们谈话的时候就像每天都联系过一样。“客户”和“准客户”一类不言自明。“重要合作伙伴”特指业务交流密切的人。要么我们正有商业往来,要么我希望与他们建立商务关系,因为他们包括在我的“社交关系行动计划”当中。这一组是事关社交成败的重要对象。在“渴望结交的人”一项里,我列出了我想认识的,或者只见过一眼但想发展深层关系的人(比如老板的老板和社会名流)。
读过前面有关记名字的方法那一章之后,可能你已经开始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把朋友分门别类——这些办法不用统一。创造一种对你和你的目标都有效的分类办法。这是一个好习惯,值得不断重复。所有成功人士都是有计划的人。他们把自己思考的东西留在纸上。如他们所说,没有计划就等同于计划失败。而计划就包含在列有活动和姓名的清单里。
下一步就是打印通讯总表,包含经过你分类的所有人。打印纸质资料可能显得过时了,但是我发现在连续不断的数字信息流之中,这个办法现在比以前甚至更好用了,因为你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手里那一份实实在在的东西上。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利用你正在使用的任何应用软件。
现在的问题则是,你多久联系一次名单上的人?我这个系统比较简单,你完全可以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改进。我会顺着总名单,挨个儿在名字旁边标上数字“1”“2”“3”。
“1”表示至少一月联系一次。这表示我与这个人交流活跃,无论他是朋友还是新的商业伙伴。对于刚建立的友谊关系,“1”一般表示需要像前面提到的那样,至少用三种交流方式巩固友情。每次与人联系时,我习惯看看他们的名字旁边简单的笔记,提醒自己上次联系他们的时间和方式。如果上个月我给一位“1”级别的“准客户”发了问候邮件,这个月我就会打电话。我还把这个类别的人放在电话簿“最常联系”那一栏。这样我就能方便快捷地找到他们了。如果乘车时有空闲时间,我会浏览“最常联系”目录,打几个电话或者发几条短信,问候一下最近没有说过话的人。
标记为“2”的一类是我要“再次联系”的人。他们要么是随和的熟人,要么是我比较了解的人。每个季度我会给他们打一个电话或者发一封邮件,同时我还会关注他们在社交媒体上更新的信息,了解他们的变化,找到能为他们提供帮忙的机会。我偶尔会向他们集体发送与我的商业有关的邮件。与其他朋友一样,他们每年都会在节假日或者生日那天收到贺卡。
标记为“3”的一类人是我还不熟悉的,因为时间和环境有限,我无法有效地联系他们。这些人都只是见过面,以前办其他事情的时候顺便认识的。我希望跟他们做朋友,至少每年用更直接的方式联系一次。他们总会给我惊喜,因为还不熟悉,他们收到贺卡或者邮件就会做出别样的回应。
收到不熟悉的人发来的信息,无论多么短,大部分人都会十分高兴,而且感到特别好奇。
第三步就是把你的朋友按照不同标记分类。总名单不久就会变得庞杂,用起来很不方便。详细的名单有利于节约时间,集中精力。你可以按照等级、地域、行业等对他们分类。这完全可以灵活对待。如果我要飞去纽约,举个例子,我会打印一份“纽约名单”,下飞机的时候打电话给几个“1”级别的朋友。“简,你好!我来纽约了,刚下飞机就想起了你。可惜这次没时间见面,但我还是想跟你多联系。”出行前一周安排行程时,这份名单对填补日程中的空闲时光大有好处。
这几年来,我的助手已经让这个过程衔接得完美无瑕;而现代技术终于赶上来了。比如,领英具有突出的社交特征,让你能通过标签筛选名单,然后可以选择给对方发邮件、打电话,或者直接在手机App里他们的个人信息条下面添加注释。
时间从哪里来呢?有的是时间。我在出租车里、自己的车里,或者洗手间(只发信息)联系别人。开会开得厌烦时,我会发发邮件联系别人。我养成了保存往来邮件的习惯。一收到邮件,我就立即放进相应的类别,处理邮件的软件会记录我有没有回邮件。然后我可以直接打开文件夹回复邮件。我习惯每周末回顾总名单,查看下周的活动,根据行程方便判断应该问候哪些人。这样一来,我不断更新,整周手边都有一份可靠的联系名单。
另一个节约时间的办法就是留心你打电话的时间。这的确很滑稽,不过很多时候我打电话都是为了不去见朋友。有时候没有时间长谈,我只想打个电话问声好。我会注意记住人们打电话的习惯,如果我只想给他留个话,我会趁他们不在我附近时打过去。一大早或特别晚的时候打他们办公室的电话,往往都能达到这个效果。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你把联系朋友这件事情融入了你的工作。有些机构甚至把这件事规定为必不可少的工作程序。我听说麦肯锡咨询公司在实践中总结出一条工作经验:新任CEO接管一家公司满一百天之后,麦肯锡公司会安排一位咨询职员给他打电话,询问是否需要麦肯锡的帮助。麦肯锡公司认为,一百天足够让新任CEO觉察到公司存在的问题,但又不足以想出办法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