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经做好“邂逅”的准备了。那么现在就需要确定你的“邂逅”目标是谁了。
每次参加会议,我都会在纸上列个清单,记下我最想见到的几个人,然后将纸折叠起来装进夹克的口袋里。在我见到他们之后,会再跟纸上的清单核对一下。除了记下他们的名字,我还会大致记下我们的聊天内容,并做好记录,想想稍后如何联系对方。一旦你遇到某人并且与对方交谈,你就会发现整场会议中,你一直在不停地聊天。
然而,你不能完全依赖于借鸡尾酒会或者会议间歇的时机去找寻他们。我通常还会请会议主办方告诉我目标人物会出现的区域,并且看看他们都坐在哪里。在整场会议中,大部分人都会一直坐在同样的位置。
举个例子。互联网巨头InterActiveCorp公司的CEO——巴里?迪勒(Barry Diller),多年来一直是我想要见到的人。他在商业以及媒体方面独具远见,且拥有高超的预见能力,在这个创意换取利润的行业里,他总是先人一步,嗅到金钱的气息。
我在准备某次会议时,注意到这场会议安排了迪勒上台发言。于是我弄清楚了迪勒什么时候在哪里预备登台,并且争取到了迪勒上下台必经之地的通行许可。我就站在必须让道借过才能通过的地方。
待他走过来时,我便上前跟他讲话:“迪勒先生,我叫基思?法拉奇。我是喜达屋集团的首席运营官,为老板巴里?斯特恩利希特(Barry Sternlicht)效力。在此之前他曾提及我可以跟您聊一聊,我想我就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知道您现在很忙,但是我可不可以在会议结束后打电话到您的办公室,我们约个时间,见个面?”
说到这里就要暂停一下,等着他的回复:“当然,可以给我纽约办公室打电话。”
“太棒了,关于您的生意,我有很多想法及建议想跟您交流。但是我非常敬重您的事业以及长久以来您为之奋斗的工作。”说这些就够了。我亮出了手里最大的王牌——我的老板,他同样是一位有远见的企业家,而且迪勒也非常尊敬他。老板的名声跟迪勒一样大,有时候这种偶遇的交流不见得比你预想的深入。但是,我仍然在有限时间内,通过亮出一个对方熟悉且信任的名字,降低身份,表达对对方事业的钦佩之情,以及主动提出我对对方事业的想法等方式,成功获得了对方的信任。那次“邂逅”为我获得了进入迪勒公司的工作机会,而那一段经历至今仍对我的生意有重大影响。
根据环境的变化,自我介绍的节奏也需要改变。在通常情况下,根据当时的情况,开始时可以说两到三句,说一说你可以或者想为他们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