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党的先进性建设要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来进行(1 / 1)

三、党的先进性建设要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来进行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政能力的提高,除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和党中央领导的正确外,还要靠党员素质的提高和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的提高来实现。

我们当前所加强的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在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执政的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一个执政党的先进性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始终能够保持较强的执政能力而造福于人民。因此,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来进行。

1.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

党和人民的事业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推动的,党的执政能力也是由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组成的。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贯彻到执政活动中去,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科学执政,就是要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开展各项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发展。注重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通过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和主动有效的惩治腐败机制。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深入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研究和把握经济社会的运行特点和规律,使自己的思路和行动更符合客观实际,更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群众的意愿。坚持民主执政,就是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举措,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并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扩大基层民主,丰富民主的实现形式,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坚持依法执政,就是贯彻法律至上的原则,实现依法治国。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做到在执政方式上坚持法治原则,在宏观决策上考虑法律效果,在具体管理中牢记依法办事,在工作生活中严格遵纪守法,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执政行为的全过程。

2.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是指人们运用经济理论,观察、分析、判断、决定、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不断研究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既是一个崭新的理论课题,更是一个紧迫的实践问题。为此,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要认真学习

市场经济知识,牢固树立市场经济观念。要善于学习和把握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坚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自觉运用市场经济规则和要求规范经济行为,确保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发展。二要全面了解市场状况,辩证看待市场变化。三要准确把握市场经济的特性,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四要高度重视市场经济人才的培养。培养一大批熟悉市场经济的企业家及专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条件。五要实现经济决策科学化,坚决克服非理性的经济决策。六要善于总结经验。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能一劳永逸,更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过程。因此,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并将经验上升为理论,再以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实践中使领导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市场经济的能力实现新的提高。

3.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我们所建设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首先必须明确它的本质特征,牢记我们的文化属于人民。把握方向,又是以明确的目标为前提的。先进文化的建设有两个目标必须始终明确:一是树人的目标,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二是社会目标,就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伟大事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很长历史过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入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贯彻执行现行政策的能力。检验一个党员干部执政能力的高低,不仅要看一般性的工作,而且要看他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因此,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要善于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从工作决策上减少矛盾;要加强政策宣传,维护政策权威,从政策落实上化解矛盾;要积极疏导,有效防范,从科学方法上调处矛盾;要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排查机制和稳定工作责任制,从完善机制上解决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对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回避、不掩

盖,敢于正视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勇于战胜困难。

5.不断提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具体工作的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包含了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途径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不是管一时的、一般的、局部的,而是管长远的、根本的、全局的,是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根本指导原则。为了更好地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我们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工作,把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的认识成果,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机制;转化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经济发展保持着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这些矛盾和问题,反映出我们的经济社会工作中有不少环节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谋划发展新思路,提出发展新举措。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科学决策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尤为重要。要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决策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有效途径,着力培育学习型党员、学习型干部,提高理论思维和组织发展的能力。要抓住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重新审视自己的认识能力、工作目标和各项制度,切实解决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问题,在工作中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更加自觉地依靠人民群众。自觉地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贯穿于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的全过程,做到深入体察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坚持以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基本要求,以调查研究的成果为基本依据,以民主决策的程序为基本规范,更加缜密地谋划全局,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科学理论为支撑,以宏观战略为总揽,以具体思路抓落实,靠实践运作来体现,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总之,要着眼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能力和有力措施,正确应对和处理改革发展中一系列问题的挑战。通过具体工作的落实,展现党的先进性;通过具体工作的成效,展现党的执政能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