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无大疫
自古以来,大灾之后必有大疫。1998年的大洪水称得上是世纪洪灾,那么,确保大灾无大疫就成了抗洪抢险之后最重要的工作,这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头等大事。为此,党中央、各级政府以及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灾区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屏障。
汛期后期,由于洪水持续的浸泡,会导致部分居民生活饮用水源、居住环境受到污染,使受灾地区生活环境恶化。因此,不能排除此后一段时间出现疫病暴发和流行的可能性。因此,灾区的救灾防病防疫工作早已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于8月中旬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对救灾防病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随后,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灾区从7个方面切实做好救灾防病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救灾防病工作作为抗洪救灾的重要内容,立足于防大疫、抗大疫,对可能发生大规模疫病流行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清醒的认识。
二、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彻底清理环境。要及时动员广大群众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鼠害,对帐篷、窝棚、住房及临时垃圾点、厕所等公共场所全面实施药物喷洒消毒和其他卫生处理。
三、保护好水源,加强饮水消毒工作,强化食品卫生监督。要及时对分散式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及供水设施进行检修、清理,加强对饮用水的消毒处理,定期进行水质检验;要认真做好灾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避免食用腐败变质食品,严防食物中毒发生。
四、加强疾病监测,及时扑灭疫情,做好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广大卫生工作者要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救死扶伤的优良传统,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做好灾民和抗洪抢险人员的医疗救护、疾病查治。对不同疫区的重点人群采用相应的预防药物或注射疫苗,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五、动员社会力量,支援灾区的救灾防病工作。受灾地区的大中城市要组织医疗卫生小分队,就近支援救灾防病工作;非灾区城市也要组织小分队奔赴灾区。支援灾区的医疗卫生人员要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精神,与灾区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要注意不给灾区增加负担。
六、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救灾防病工作,分工合作,明确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七、国务院责成卫生部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负责部署、组织、检查、督促全国特别是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卫生部领导要深入灾区第一线,并且组织若干专家组和国家医疗队赴灾区协助当地开展防病抗灾工作。
按照国务院部署,卫生部随后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救灾防病紧急会议。会上,湖南、湖北等8个受灾严重的地区汇报了各自的灾情和疫情,并交流了今后的救灾防病对策。会后,在卫生部的统一指挥下,湖南、湖北、江西、黑龙江、内蒙古、安徽、江苏、吉林等受灾省区,先后派出13787支医疗队,数百支卫生防疫工作队、医疗卫生防疫人员共计80282人。据受灾较严重的8省区统计,
此次卫生防疫工作共投入药品器械价值25047万元,投入资金6220万元。
于是,祖国大地上出现了这样的场景: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哪里是抗洪救灾的第一线,哪里就活跃着大批身着白衣的战士。他们全力以赴地奔波在最危险的地方,用高超的医术为灾区人民和防汛大军的生命安全筑起一道道屏障。
在冰城哈尔滨保卫战中,除了市直机关,还有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战斗在抗洪前线。市第一医院、市第四医院、市红十字中心医院的医疗小分队带着药品,奔赴方正、通河等地,为当地群众和防洪抢险人员送医送药;市五院、市防疫站组成了医疗小分队和防病小分队赶赴双城抗洪一线,送去急需药品和医疗器械,开展防病工作。
位于太阳岛上的黑龙江省康复医院尽管被洪水围困了20多天,但仍坚持正常医疗,为抗洪大军提供医疗服务。他们连续4天4夜赶制了价值3万元的“防疫口服液”,有效地防止了胃肠道疾病和红眼病的扩散。
在长江流域,湖北卫生部门的30万职工积极行动,纷纷赶赴灾区和防洪抢险第一线,送药治病,力保灾区人民和防汛大军生命安全。在抗洪抢险第一线活跃着7000多支医疗队、近3万名医务人员,他们在灾区共发放药品21万多公斤,送去1000多万元的药品和卫生材料,接诊120多万人。
8月4日,湖北石首市河镇3个民垸进水,4万多名灾民被迫转移,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忙着为抗洪军民送医送药,眼看着洪水淹没了自己的家,可谁都没有回家抢救财产。
湖南1万多名医疗预防专业技术人员日夜奋战在救灾防病的第一线,到8月中旬时已经救治伤病员20多万人次,抢救危重病人3000多人次,处理传染病疫点200多处,受到了灾区人民群众的一致赞扬。
江西医务人员在这次行动中发出了“抗大灾,防大疫,不漏诊一个病人,不发生一点疫情”的誓言。在江西一线,上万名医务人员日夜奔忙在遭受洪水袭击的城镇乡村,不辞劳苦地为群众防病治病、发放药品、喷洒消毒药水,确保了江西大灾之年无大疫,被灾区群众称赞为“灾区健康卫士”。
解放军171医院的17名军医组成的医疗队是江西省派出的1600多支医疗小分队中的一支,他们来到了受灾严重的波阳县。在这里,每人每天平均看70多个病人。一天晚上,昌洲乡小渡村一个小女孩发高烧,医生们全力以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医生们放下心来,刚要返回驻地,忽然听说临近村庄有一位古稀老人病危。此时已经是午夜时分了,他们顾不上一天的劳累,又乘坐小船来到老人家中。待老人脱离危险后,已经是黎明时分了。长时间的劳累、暴晒,使这些年轻的军医们一个个都生病了。为了不影响巡诊,他们每天给自己打上一针,接着又奔向灾区。
在抗洪抢险斗争中,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出动了30多万人,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洪第一线,由于天气炎热潮湿,战士们的身体健康也成了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了保证抗洪战士保持强健的体魄,总后卫生部制定了《抗洪抢险卫勤保障预案》,编写下发了《抗洪部队卫生防病手
册》。8月20日,由解放军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304医院、309医院专家教授组成的总后3支医院队,启程前往长江流域和嫩江、松花江抗洪一线。总后还协调全军及时派出150多批次医疗队、防疫队到抗洪一线展开防病工作。参战各部队都组建了精干的医疗队,伴随部队行动。三江大堤上,到处飘扬着医疗队的旗帜。卫生部门不仅保证了抗洪将士的强健体魄,而且为灾区大灾之年无大疫作出了自己的巨大贡献。
最后,还要介绍一个人,一名普普通通的蒙古族医生,一直生活工作在东北嫩江平原上,担任吉林省洮南市福顺乡卫生院的院长黄慧生。当洪水袭来的时候,黄慧生得知被洪水围困的富裕村群众急需治疗感冒和肠炎的药物,便口叼墨绿色的药袋泅水过河,不幸被滔滔的洪水吞没,献出了52岁的宝贵生命。
1998年7月下旬,嫩江支流洮儿河洪水肆虐,福顺乡富裕村是这次洪水泛滥的重灾区。8月2日下午,黄慧生听说富裕村被洪水包围的群众中,不少人患了感冒、肠炎,其中有一名重患者急需药物治疗。于是,他迅速准备好药品和器材,准备和市里来的医疗队一起赶往那里。谁知,他们来到水边时,发现这个临时渡口原来停靠的那只船被调往别处救急去了。
怎么办?眼望对岸几百米远的乡亲们急需医药,黄慧生急得团团转。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了,仍不见船的影子。这会儿,雷声在低低的云层中轰响,一场大雨又要来临。焦急中,黄慧生果断地作出决定:“我一个人泅水过河送药!”“不行啊,这水面有300多米宽,还有50米宽的急流,太危险!”周围的人劝他。黄慧生固执地说:“没事,我水性好。再说雨要来了,现在不过去就晚了。病人等着药呢……”说着,他用塑料袋将药密封好,装入那墨绿色的药袋,用口叼着药袋,对岸上的人摆摆手,便朝深水走去。
洪流湍急,黄慧生一沉一浮,搏浪前进。岸上的人都为他捏把汗。当他游到一处被淹的玉米地时,岸上人们的视线被挡住了,此后,再也没有看到黄慧生的身影。
3天后,数百名干部群众自发组织起寻找黄院长的队伍。终于,在河道下游找到了黄慧生的遗体。在距离他出事约200米处,人们发现了黄院长的药袋,冲掉泡在上面的泥沙,擦洗干净,又露出那墨绿的本色,打开拉锁,发现里面用塑料袋紧包的药瓶和药品丝毫未被浸湿,完好无损。这小小的药袋,里面装着黄慧生对事业的一片赤诚,对灾区患者的滚烫的心!如今,药袋完好,它的主人却已远去,在场的几百名干部群众哭成一片。
黄慧生牺牲以后,吉林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国家卫生部追授他为“抗洪救灾健康卫士”荣誉称号,号召全国卫生战线职工向黄慧生学习。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黄慧生只是卫生战线的普通一员,却也是抗洪抢险第一线的一员,他用赤诚和生命印证了为医者的职业操守,是真正的“大医精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