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个约会_殚精竭虑铸“神舟”——杨宏(1 / 1)

殚精竭虑铸“神舟”——杨宏

杨宏,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

1992年初,我国载人飞船工程启动后,飞船系统研制抓总的任务,落在了我们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全国人民和各行业的大力支持下,在总设计师戚发轫等老专家的带领下,我们迈开了向载人航天高峰挺进的脚步。

国外早已实现了载人航天,但当时我们对飞船的认识还极为有限,更谈不上什么研制经验。我国的载人飞船从哪里起步?究竟搞一个什么样的飞船?我们研究了很久,也争论了很久。但大家始终抱定一个信念:走中国研制之路,造世界一流飞船!

在追求一流的信念鼓舞下,我们大胆地提出越过单舱飞船和双舱飞船阶段,直接研制国际上第三代飞船的设想,并很快拿出了100多万字的论证报告。就这样,中国第一艘飞船的蓝图诞生了。

我们研制过几十颗卫星,但飞船要上人,必须绝对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这对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飞船必须为航天员提供一个可以在太空生存和工作的小环境,必须确保航天员在应急情况下能够救生,还必须确保航天员能够安全返回和着陆。

宏伟蓝图的背后是一座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为扫清拦路虎,我们把飞船系统关键技术分解为制导导航控制、返回控制、特大型降落伞、着陆缓冲等17项核心技术,一场为时6年的攻关战,在多个陌生领域里全面打响。

……

17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突破,为“神舟”飞船的初样研制奠定了基础。啃下了硬骨头,又遇上了新难题,新一轮的过关斩将开始了。

1996年9月,飞船进行第一次电性能设备联试。就是将600多台设备、300多根电缆、8万多个电缆网节点、

20多个计算机软件模块,在桌面上一个个连起来进行通电,以验证方案设计的正确性。第一次通电时,噗的一声,烧了一台设备。再通电,又烧了一台,一连烧坏了4台。当时烧得我们心里直发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联试走不下去了。

几位领导和技术人员凑到一块研究对策。一项一项排查后,终于发现烧坏设备的根源是加电瞬间,地面电源经电缆传输后产生的负脉冲在作怪。解决了电源问题,新问题又冒了出来,各分系统的设备第一次凑在—起,几乎每个系统连接时都遇到了麻烦,联试工作举步维艰。

经过200多个日日夜夜的苦战,就在联试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联试指挥江泽刚却突发脑溢血,病倒在他的指挥岗位上,至今还没完全康复。

9个月的奋战,联试终于成功了。这一成功,验证了我们方案设计的正确性,“神舟”飞船可以投产了。

飞船研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一流的科学管理,没有系统工程的项目管理,就不可能在5年内完成5艘飞船发射并实现从无人到载人的飞跃。

1994年,上级提出力争1998年,确保1999年发射第一艘“神舟”飞船的要求。为了“争八保九”,我们采取并行工程方法,同时研制四艘初样船,分别用于考核飞船力学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能和电性能,与飞船研制配套的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的建设也并行展开。从那时起,我们形成了一种制度,每个周六都召开一次综合调度会,和总指挥一起研究解决问题,仅1998年,就召开了42次,解决了飞船研制中的2000多个问题。我们还把计划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融为一体,实现管理标准化,先后制订了650多项各类标准,文件摞起来足有一人多高。

一艘飞船上有10万多只元器件,哪怕一丁点差错

,都会带来隐患。为了让航天员坐上放心的飞船,“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的工作标准,已深深地烙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

“一切为载人,全力保成功”!为确保万无一失,飞船上的设备,我们都进行过几十次、上百次的试验。

为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我们设想了108种故障模式,设计了20多种应急救生方案,每一种模式都有对策;每一种方案,都能保证航天员随时应急返回。

……

今年4月初,非典疫情在北京蔓延。由于航天员要在4月中旬进入“神舟五号”飞船,进行人船联合测试,为了确保参试航天员和技术人员的安全,我们实行了全封闭式工作,戴着口罩操作、戴着口罩发指令。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是我们测试最忙的时候,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的领导,到现场送医送药、看望大家,使我们深受鼓舞和感动。特别是承担多项任务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同志,也和我们并肩作战,克服了重重困难,闯过了“神舟五号”研制最艰难的时期。

今年7月22日,“神舟五号”试验队出征的前一天,面对国旗,我们举起右手,向祖国庄严宣誓: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确保“神舟”飞船载人飞行圆满成功,用卓越造就辉煌,用成功报效祖国。

10月16日,当杨利伟乘坐我们打造的“神舟五号”飞船,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身影印在茫茫太空时,我们自豪地说:“神舟人兑现了对祖国的诺言!神舟人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使命因艰巨而光荣,人生因奋斗而精彩。昨天,我们用智慧和汗水,点燃人生的火焰,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明天,我们会用**,再创辉煌,谱写中国人更加雄浑的飞天乐章。

摘自《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壮丽诗篇:载人航天工程事迹报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