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向焦裕禄同志学习_焦裕禄式的好县长——陈景华(1 / 1)

焦裕禄的故事 杨江华 1043 字 2个月前

焦裕禄式的好县长——陈景华

陈景华,是陕西省扶风县常务副县长。作为一名副县长,陈景华的工作千头万绪,他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尽管每天都有很多公文要处理,可他并没有忘记“做官即公仆”的为政准则。时常,他会在紧张的公务之余,抽空到各个乡镇进行调查,深入到农村一线,为百姓解决实际的生活困难。

1988年,陈景华到黄堆乡莲花河村蹲点。来到这个村子后,陈景华的心立刻被眼前的景象刺痛了。全国解放已经几十年了,这个村子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虽然离县城不足50里,竟然还没有通汽车。村子里的妇女。孩子们偶尔见到汽车,都好奇地盯着看,不知道是什么物件。村民们进城赶集,全靠徒步行走和肩挑背扛。由于交通闭塞,村子里的村民们世世代代过着农耕生活。山区的资源得不到开发,经济发展缓慢,长久之后便形成了恶性循环。更加严重的是,村子里的壮劳力都没有娶上媳妇。因为这里太穷,实在是没有哪家人愿意将女儿嫁过来受罪。

尽管造成莲花河村贫穷面貌的因素有很多,但陈景华觉得,自己作为一名政府领导没有及时地改变困难,就是自己的失职。他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而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

痛定思痛后,陈景华计划着为莲花河村修一条通向山外的公路。他要让村里的山民们坐着汽车进出城,告别封闭落后的困境。

在村干部座谈会上,陈景华对大家说:“帮助莲花河村修一条通往山外的路的事情敲定了。不过,眼下县里财政紧张,咱们还是多方面努力一下,县里出一部分钱,群众再集资一部分,来一个民办公助。”这是一件好事,他的主意得到了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

为莲花河村修路的事,得到了县里各级领导的支持。在当

时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县里拿出部分专款,然后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公路很快就破土动工了。次年夏收前,莲花河村一条宽畅的石子公路通向了山外。当第一辆汽车鸣笛开进这个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角落时,沉寂了千百年的山村顿时沸腾了……

公路修通后,莲花河村的村民们进出城方便多了。大家把山里的山货源源不断地运到城里去卖,继而又将城里的新鲜玩意拖回村里。这样互通有无的经济发展方式,令莲花河村很快就富裕起来,村民们的眼界也开阔了不少。

这年春节前夕,莲花河村的群众精心挑选了一头肥羊,打算送给他们的“大恩人”陈景华。陈景华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不过羊没有收,只领了心意。此后,莲花河村的老百姓对那位无私帮助自己还廉洁奉公的副县长,更加地爱戴和敬仰了。同时,陈景华也悟出了一个道理:为群众办的难事、实事越多,群众的心就和党就贴得越近、越紧。

那时候,某些地方的上级政府在做扶贫救济工作时,往往把救济资金或物资交给救助对象后就算完事了,从不过问这些资金或物资如何用,更不管是否做到了最终解决。在陈景华的从政生涯里,他从不这样“偷懒”,而是觉得:既然要帮助人,就应该帮到底,切实解决救助对象的困难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

在天度乡永平村有一家典型的特困户,户主名为苏友友。十几年前,他的妻子因重病去世,留下两个孤苦可怜的孩子,还让苏友友背了一身的债务。为了养活一家人、还清债务,苏友友没日没夜地干,只为快点走出贫穷的困境。没想到,旧账还没有还清,父亲又病逝,多亏乡邻帮忙,才凑合地葬了父亲。

有句老话叫:屋漏偏逢连夜雨。苏友友一家正好印证了这句话。不久后,苏友友年迈的老母亲因为跌

倒而卧床不起。家庭的重担全都压在苏友友一个人的身上,哪怕他再怎么努力,家里的情况也不见起色。每年年关,新收上来的粮食除了还旧账之外,几乎所剩无几。全家人填不饱肚子不说,连两个孩子上学的钱也不知道从哪里来?

后来,有村民将苏友友一家的情况上报给了县里。陈景华得知情况后,立刻带着几名干部来到苏友友的家里。看到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的苏家,陈景华的眼眶红了。他觉得,自己作为县长,没有将工作做深做细,让苏友友一家在生死线上挣扎就是自己失职。当即,他从口袋里掏出50块钱,递到了苏友友的手中。随行的几个干部一共凑了30块钱,也递给了苏友友。苏友友拿着带有体温的钱,感动得泪流满面。80块钱,虽然不多,但在那个年代,也算是一笔不少的数目,总算是可以解决苏友友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了。

不久,陈景华带着民政局和粮食局的两位干部,再次来到了苏友友家。他放心不下苏友友一家,决定将他们彻底拉出困境。一见面,苏友友就拉着陈景华的手,不停地说谢谢。陈景华却说:“今天我来不是要听你说谢谢,而是专程来给你解决问难的。”民政局和粮食局的两位干部当即给苏友友一家救济小麦和玉米各300斤,让他解决春耕种子和化肥的问题。

后来,这件事情在天度乡永平村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永平村的村民们都说:“政府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算是办到家了。”苏友友更是逢人就夸:“旧社会,我爷爷为了活命逃荒到外地;现如今,我有困难政府直接上么服务,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啊!”

由于陈景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得民意。在一次县人代会召开期间,代表们将一块写有“焦裕禄式的好县长”的牌匾送给了陈景华。这是对陈景华从政生涯最大的褒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