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边留同年徐云屋[1]

刘辰翁

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近樽酒。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东风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2]?

君且住!草草留君剪韭,前宵正凭时候。深杯欲共歌声滑,翻湿春衫半袖。空眉皱,看白发樽前,已似人人有。临分把手,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

[注释]

[1]同年:即同榜题名者之间的互称。

[2]“问前度”三句:典出唐代诗人刘禹锡。永贞元年,刘禹锡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而被贬为朗州司马。元和十年,朝廷将其召回准备启用他们。刘禹锡回到长安后写了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此诗刺痛了某些当权者,他们又被贬为远州等地的刺史。又过了十四年,他们才再被召回长安任职。于是,刘禹锡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点评]

“怎知他、春归何处?”这里的“春”,并不是季候意义上的春天,而应该是词人在仕途或者心中的春天。由于国家的衰亡、山河的破碎,个人当然也不可能会有什么好前途。当词人多年之后再与同年相遇之际,杯酒下肚,相互倾诉,怎能不感慨万千?歇拍的“花复认郎否”一句,在意思上再翻进一层,表现了当朝者对抗金志士是否领情、认账的疑虑。而上下阕间的许多景色描写,无不充满了作者自己的伤感情怀。煞拍中的一个“叹”字,又引起词人“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的疑问,使全词的首句之问更无着落,将当时南宋小朝廷风雨飘摇的未来表现得尤为令人无奈与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