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点评]
蒋捷的这首词,在创作方法上与辛弃疾当年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基本相同,也是利用上下片相同的艺术结构来进行不同的形象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是这样写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如果要进行思想和艺术上的比较,两词有着这样一些不同:
一、辛词两片对比写“愁”,蒋词两片对比写“雨”。
二、辛词写“愁”,分“少年”和“而今”两个年龄段,前者几乎是年幼天真的无病呻吟,而后者则是谙练世故、思想痛苦之后的无以言说;蒋词写“雨”分浪漫轻狂的“少年”、逆旅奔波的“壮年”和寄寓僧庐的“而今”三个年龄段,将词人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际遇分别给予生动而深刻的表现。
三、辛词中出现的主要地点只在“层楼”一处,蒋词中出现的地点有“歌楼”“客舟”和“僧庐”三处。
四、辛词具有比较广泛的普遍意义,蒋词则具有更突出的个性特点。
五、辛词中的艺术形象突出而鲜明,蒋词则更着重艺术上的情景交融。
六、辛词的时代特色相对淡化些,蒋词时代特色相对更明显些。
然而,正是由于两位词人对于生活的不同理解和对于这种理解的各不相同的艺术表现,也才使得两首作品同时成为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