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2],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感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苍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释]

[1]葛溪驿:在今江西省弋阳。驿,即古代官府所设的驿馆、官舍。

[2]漏:即古代计时用的漏壶。未央:未尽,未已。

[点评]

作品紧扣诗题,将主要场景设定在驿站里。首联点明时间(晚上)和季节(秋天),并将天上的“缺月”和馆舍里的“一灯”进行大与小、远与近、昏与明的对比描写,表现诗人独眠驿舍之夜的寂寞和思乡情绪。“漏未央”三字,表明诗人辗转反侧、内心烦乱的时间之久。颔联可说是对于人生一种细致入微的体验,细腻而真切。颈联两句,一写自己人生的壮怀激烈、慷慨悲歌,一写家国天地的苍凉景色、忧乐之情——其实,自己与家国在这里已经合二为一、兼而有之了。尾联侧重表现次日征途的景象:一幅“蝉鸣疏桐”图,更寄寓了诗人深刻的家国之思。

不过,从技术的角度而言,颔联中的“风露早”与“山水长”平仄不对,颈联中的“歌慷慨”与“色苍凉”句法不对,而全诗也重出两个“感”字——对于大家而言,这不能不是几处应该避免的伤病。而如果将“风露早”改为“风霜早”,将“坐感”改为“坐觉”,将“色苍凉”改为“叹苍凉”,既无妨于诗意的准确表达,又医好了几处硬伤,不知这位王家先辈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