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1]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2]。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3]。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4]。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5]。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6]。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7]。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注释]
[1]约作于庆元二年(1196),时稼轩罢居瓢泉。灵山:在江西上饶境内。齐庵:在灵山,或指词中的“吾庐”。
[2]缺月初弓:言横截溪涧的小桥如一弯上弦月。
[3]合:应该。投闲:指离开官场,过闲散生活。检校:巡查、管理。长身:高大。
[4]龙蛇影:松树影。风雨声:借言松涛。
[5]爽气朝来:谓朝来群峰送爽,沁人心脾。语出《世说新语·简傲》。
[6]“似谢家”两句:谢家是东晋望族,子弟衣饰讲究,仪容俊伟,落落大方。此借言山峰挺秀轩昂。“相如”两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到四川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此借以形容山峰的巍峨壮观。
[7]雄深雅健:本为韩愈评论柳宗元文风似司马迁的措辞,指雄放、深邃、高雅、刚健的风格。太史公:即司马迁,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曾任太史令,著有《史记》等。
[点评]
这是稼轩最为精彩的山水词之一。全词艺术手法丰富,措意新颖,使此词显得精彩焕发,大笔振迅,足见作者“词中之龙”的不凡器识。
词的上片,由远及近,由大到小,层层铺叙出灵山及齐庵的雄奇景色,并在其中打入一位观景者的心理活动。这使自然景观带上词人观物的主观性色彩,并且赋活了景物。起韵写总观、远观所见,恍若破空而来,把重叠绵延的山峰,比喻成万马正作西驰之势,却被生生勒住,故而最终回旋向东。这是用比喻和拟物手法,将群山写得气势飞腾,化静为动。在节奏上,这里由“西驰”到“回旋”再到“欲东”,一纵一勒又一放,以拦腰控勒,更显示了强劲奔腾之势。接韵又以一“正”字领起,由山外直入山内,从细处赋写灵山景象:以珍珠散乱比喻飞流倒溅,以动喻动,美在灵巧而活泼;以如弓新月比喻山涧小桥横跨风姿,以静喻静,美在玲珑幽雅。“老合”一韵,随笔一点,将自己投闲置散的苦闷和英雄豪杰的本色,借着“检校长身十万松”的意象表达了出来。在隐隐透出渴望检校雄兵意念的同时,也隐隐透出不得如此而投老空山的郁闷。上片末韵,转回写景,将自己那在松海边上的“吾庐”即题目上的“齐庵”点出,并通过对“吾庐”所在场景的渲染,映带出群山和松海的雄伟壮观。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写松而避开上韵的明写,以比喻的手法,通过写晴天丽日下状若龙蛇的松影和风雨乍起时势若海涛的松声,化实为虚,尽显松之声色气势。
过片先将山拟人化,说一座座山气爽朗的青峰,在早晨争着从云雾里钻出来与词人“见面”。显示出不为人世所喜的词人,被此处爽气的山峰所看重的情景。同时此句不仅暗接上片,也启开下文意路:因为这群山如人一般来争着与他见面,所以可用“人”来形容之。但是形易画,神难描。对于抽象的感觉,一般人只知道以形象的东西来表现,而作者的高明之处,却在以抽象表现抽象,因而显得思维活跃、思想开阔而又能使人易感:山的清新挺秀风姿,就像衣冠潇洒、风度翩翩的谢安家族的优雅子弟们一样;山的雄奇巍峨之姿,就像司马相如乘着那雍容华丽的车骑一样,显得从容优雅,气度不凡。而群山起伏、高下不平的总体状貌,则令人想起司马迁《史记》那“雄深雅健”的文风。在此,作者把他对群山如对高人妙士、如对至文圣手的感觉,很神奇地传达了出来。凭此,他对青山之神的把握和传达,体现了物我同一的最高审美境界。词的结韵,作者以一个问句将他对刚筑好堤坝的山中偃湖蓄满水的期待,表达得空灵、幽邃,引人遐想:灵山有湖水时的更其美妙景观,可谓余味悠长。
全词写山水,以动写静,显得生气勃勃,整体意境也显得戛戛独造。想象、拟人、借代、通感等手法的运用,使这一风格上尽显雄深气象的词作,富有趣味、灵感和修辞上的优美。另外,在抒情上,他采用涉笔成趣的点击法,含而不露地抒情,既不使失意牢骚之情溢出词面,又使山水风景捎带表达出这一投闲英雄的苦闷,可谓巧妙得体,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