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岩和范廓之韵[1]

笑拍洪崖,问千丈、翠岩谁削[2]?依旧是、西风白鸟,北村南郭。似整复斜僧屋乱,欲吞还吐林烟薄。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呼斗酒,同君酌;更小隐,寻幽约[3]。且丁宁休负,北山猿鹤[4]。有鹿从渠求鹿梦,非鱼定未知鱼乐[5]。正仰看、飞鸟却应人,回头错[6]。

[注释]

[1]闲居带湖之作。南岩:在上饶县西南十里,有朱熹读书处。范廓之:稼轩门人范开。曾于淳熙十五年编刊《稼轩词》甲集,并为之作序。

[2]洪崖:传说中的仙人。即黄帝臣子伶伦,帝尧时已三千岁,仙号洪崖。此借指南岩。

[3]小隐:谓隐居山林。《文选》载王康琚《反招隐》:“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寻:重温。幽约:清幽之约。

[4]此嘱范开及早归来,勿久恋仕途。北山猿鹤:化用孔稚珪《北山移文》语意。

[5]此言范开出仕如同樵子遇见骇鹿,故可去追而杀之;而自己的归隐乐趣,则非安心退隐者不能理解。鹿梦:即蕉鹿梦。参见《水调歌头·千古老蟾口》注⑥。鱼乐:《庄子·秋水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6]杜甫《漫成》之二:“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

[点评]

这首和韵词,在潇洒散淡的风神中,蕴含着对于争名逐利的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对于行将出仕的弟子的爱惜叮咛之情。而在这一感情之流的下面,则流淌着词人寂寞、失意的潜流。

上片纯写南岩景色,而结为人生悲秋的叹息。起韵三个动作:“笑”“拍”“问”联翩而下,写出词人的风流放逸之情。所拍的“洪崖”,实际上是对于典故的一个巧借。它一箭双雕,既暗示了南岩的“高寿”,也暗示出它的高大状貌。词人拍着“洪崖”之肩,问它是谁削成的?这奇怪的问句,无理而妙。它既暗示出翠岩即南岩的高峻,也暗示出南岩的如有仙人措手的风采。同时更重要的,它还传达出词人意态风流的精神特征。这里的“洪崖”和“千丈翠岩”,所指相同。接韵以大笔写意,画出南岩风景萧疏之貌,同时点明自己是再来此地。以下一韵,以一个工炼的对句,刻画南岩周围的山林风景:山间庙宇萧条颓败,树林笼罩在薄薄烟霭中。这里的“似整复斜”和“欲吞还吐”,写出风景处于变化不定中的动态,用来写庙宇,很能表现它的颓败。因为放眼望去,山间风景总有些萧条、冷淡,所以开篇时的风流放意,至结韵时,已经转为秋来万事都摇落的生命悲叹。这“摇落”之悲,看来是由对南岩山间风物观览而得,其实却是词人早已蕴结着的岁月如流、年命衰老的悲感的借机显现。“人间万事”,由他自己的生命悲凉和自然界的季节轮转生发开去,竟有了几分对于宇宙所有生命的悲悯,显示出较深的思致。

下片由写景抒情转向对人抒怀。词人首先写与弟子范廓之呼酒对饮的豪酣,再叮咛弟子出仕之后别忘了及早归来,两人再践隐居的约定。并且用“休负北山猿鹤”的典故,强化这种对于弟子的殷切期望之情。“有鹿”一韵,借用两个典故形成对仗,并且在表意上相当恰当,堪称难对。这两句,一写弟子,一写自己,妙在既执着,又宽解,颇有万物各得其所的惬意。结韵巧用杜甫诗歌,含蓄地表现出自己寂寞企盼的心情。这里在语言的层面上没有转折,而在感受的层面上则暗藏着转折,并且“禅机”很深:它可以理解为,因为太沉醉于看飞鸟了,所以对于人声反应不灵,以至于恍惚间以为有人呼唤而错应之。也可以理解为,虽然贪看飞鸟,但潜意识里还是感到寂寞,以至于虽无人呼唤自己,也会忽然答应,回头知错。这就构成了此处外示闲逸而内藏悲凉的抒情效果。

此词上片写景而结以生命摇落之悲,下片则抛开此意,专抒隐居之乐,仿佛是“两截子”。但其实,内部的感情逻辑并没有中断。在词人看来,正是因为生命易于摇落,才不值得让它去遭受身外之物的束缚和戕害,而要还它以自由、本真的存在状态。这一点,唯有隐居者的“鱼乐”能够满足之,所以下片重在抒发“鱼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