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北固亭怀古[1]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6]。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7]。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8]?

[注释]

[1]作于开禧元年(1205),时在镇江知府任上。京口:即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下临长江,回岭绝壁,形势险固。

[2]此言千古江山依旧,而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却已无处可寻。孙仲谋:孙权字仲谋。

[3]舞榭歌台:歌舞楼台。风流:指孙权创业时的雄风英概。

[4]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刘裕祖先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刘裕于京口起事,率兵北伐,又削平内乱,取代晋朝而称帝,成就一代霸业。

[5]元嘉:宋文帝刘义隆年号。元嘉二十七年,文帝命王玄谟北伐,因准备不足而败归。草草:草率从事。封狼居胥:汉将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在内蒙古西北)筑台祭天而还。赢得:只落得。仓皇北顾:宋文帝北伐失败后,北魏太武帝乘胜追击到长江边,文帝登楼北望,后悔不已。又,宋文帝还写过“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6]四十三年:稼轩自奉表南归(1162)至此(1205),正是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扬州属淮南东路,自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以来,扬州一带烽火不断。路:宋时行政区域以“路”划分。

[7]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字佛狸。元嘉二十七年,他追击刘宋军队至江北瓜步山,并建立行宫,后人于此建佛狸祠。神鸦社鼓:祭神时鼓声震天,乌鸦闻声来争食祭品。

[8]此以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自况,谓自己虽老去,但雄心尚在,可惜却得不到朝廷重视。此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晚年不遇事。

[点评]

这是作者的晚年名作。作者忧虑于韩侂胄匆忙出兵将会重蹈前人失败的覆辙,于是借古讽今,表明坚决主张北伐,但又反对草率从事、轻敌冒进。

上片起三句气势沉雄,抒发江山如昔而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却邈不可寻的感慨。言外之意,是叹息当代缺乏像孙权那样可以抵御外侮、担负起国家兴亡的关键性领导人物。“舞榭”三句承上而来,意谓不仅英雄人物邈不可寻,连他们残留在舞榭歌台上的流风余韵,也被风吹雨打而消失殆尽。这里显示出深沉的历史悲剧意识,同时也隐含着时势消沉、江山寂寞之意。接下去,他由孙权转而想到刘裕。刘裕的踪迹虽还可寻,但那已经是斜阳草树般抹上荒凉的底色了。这样,作者怀想两个与镇江本地有关的历史英雄,一从无处寻觅立意,一从有迹可循落笔,但总归入苍凉的历史感受中去。所以,上片结尾处,他忍不住对刘裕当年率兵北伐的声威与功绩深表奇羡。“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措辞,足以显示他抗金心愿的烈烈如焚。

下片则掉转笔头,借古讽今,以词为“论”,陈述自己力戒仓促出兵的政治见解,抒发“老骥伏枥”的忠愤。换头三句,先用南朝宋文帝草草出兵北伐而招致失败的史实,提醒当政者:若想恢复中原,必须先有周密的准备,这里表现出他对于好大喜功的韩侂胄急躁冒进的忧虑和警告。以下三句,由今追昔,转入对于自身经历的深沉感喟。四十三年前,他奉表南归,胸怀恢复大志,以为可以力复中原,不料事业无成,困辱以至于今。登楼北望,似乎还能见到当年扬州一带金兵燃起的烽火——那个烽火中的少年英雄,也同时在他的幻觉中出现,而今离镇江不远的对岸佛狸祠中,金国统治区的汉人正在那里举行迎神赛会,神鸦社鼓,好不热闹!人们早已忘却了亡国的屈辱历史,而恢复事业如今更难了。“可堪回首”四字,把对自己与国家的今昔感慨一语包容,表明了不堪回首的痛心。结韵犹强自振起,但又不免于苍凉失意。他以历史英雄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然老去,犹能为国家效力,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用,故而有“凭谁问”的悲愤。

全词风格悲壮苍凉,感人至深。在艺术特色上,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大量用典。从孙权、刘裕,到刘裕子刘义隆,刘义隆的将军王玄谟,北魏武帝拓跋焘以及廉颇,无不循循然入其词中。但大量用典,却增加了一般读者在阅读理解上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