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1]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2]。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3]。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5]。

[注释]

[1]可能作于淳熙十二年(1184)前,闲居带湖时期,也可能作于乾道年间以后。

[2]此言树上悬挂的彩灯如东风吹开千树火花,而焰火乍放又如东风吹洒满天星雨。

[3]宝马雕车:代指富贵人家的华丽车马。凤箫:箫的美称。玉壶:指冰清玉洁的月亮。鱼龙舞:古代百戏的一种,起于汉代。鱼龙:此处或指扎成鸟兽形状的灯。

[4]蛾儿、雪柳:宋代妇女元宵所戴的头饰。雪柳多用黄金线捻成。

[5]阑珊:灯火稀少冷落。

[点评]

这首词,明写作者在宋代最热闹的节日——元宵节的所遇,暗中含有寄托的用意。对于此,梁启超在对《艺蘅馆词选》的批语中已有评点,他说词中佳人是作者“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的产物,很有见地。

词的上阕,并没有直写自己目遇幽独佳人的情形,而是模仿事情发生的自然情形,极写元宵节热闹欢乐的节物风光。焰火灿烂,如千树繁花盛开,又如东风吹下的满天星雨;宝马香车,如流水不息于街市,使满街香气四溢;彩灯万千,箫声清越。繁色、美声、妙香,在夜月造就的背景下,杂会交往,欢乐似无终极。这样的描写,不仅显示出他驾驭复杂场景的无穷笔力,而且从笔法上看,又形成了佳人出场前的第一层铺垫。从整体结构上看,则如复道回廊,其意在“隔”。而一隔,便增添许多曲折变化之美。下阕开始,仍继续以反衬笔法酿造气氛,但已经由景及人,写到了一群群盛装艳丽、幽香袭人的观灯女子。她们珠翠满头,笑语盈盈,在作者面前招摇过市。尽管她们的幽香袭击了作者的鼻子,但她们的形象却进入不了作者的心灵。“众里”以下,才全力一搏,突出作者苦苦寻觅的目标,竟然在那样不经意的回首一瞥中:在冷落处,在寂寞处,在灯火阑珊处,显示出她绝美的侧影。这侧影不仅是作者画出的,也是读者想象出的。读者的想象力有多神妙,佳人的仪容就有多美妙。这就是虚写的妙处。这佳人的不随俗流,自甘冷落,正是显示了她的孤高和幽独。而作者对于这样的佳人目会神遇,自然是因为他的精神世界与她的相合。这就像白居易见浔阳商妇而自伤老大失意、杜甫以空谷佳人自叹身世沦落一样。所以,这凌空翻出的三句妙语,也是一篇主旨所在,写出了作者借艳情而自言其志的用意。

对于这首词的最后三句,假如像王国维那样,把它理解为古今成大事业、做大学问者所必至的最高境界(第三重境界),也无不可。因为就它所造就的意境容量看,它确实具有更大的思想包蕴性,其意义可以被创造性地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