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十口传为古[2],春遇甲申常畏雨。
风来东北云行西,雨势已成那得御。
山阴泆湖二百岁[3],坐使膏腴成瘠卤[4]。
陂塘遗迹今悉存[5],叹息当官谁可语。
甲申畏雨古亦然,湖之未废常丰年。
小人那知古来事[6],不怨豪家惟怨天。
[注释]
[1]甲申:古时用天干地支相配记日,甲申指甲申相遇的那天。
[2]十口:众口。古:古老的经验。
[3]泆(yì益)湖:湖水泛滥成灾。泆:通溢。
[4]膏腴:指肥沃的土地。瘠卤(jí lǔ吉鲁):贫瘠的盐碱地。
[5]陂塘:湖边堤岸。
[6]小人:小百姓。
[点评]
镜湖是浙东地区一个了不起的古代水利工程,始成于汉代,湮没于南宋。陆游生活的时代,正是这个人工蓄水湖遭到大规模围垦并一步一步走向毁坏的时期。这首诗从一次甲申暴雨引出话题,揭露了当时豪家占湖为田、造成灾难的现实。
古代的山阴原是会稽山北临海的一片低洼沼泽地,长期以来水洪下泻,海潮倒灌,经常发生类似洪涝的自然灾害。汉代马臻围堤筑塘后,不但拦蓄了会稽山三十六源的水资源,而且还抵御了潮汐咸碱的侵蚀,对镜湖庞大的排蓄系统起着蓄淡拦洪的作用,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南宋状元王十朋曾说:“杭之有西湖,犹人之有眉目;越之有镜湖,犹人之有肠胃。”(《镜湖说》)然而,这个有效的“肠胃系统”,自北宋真宗时,便变得紊乱起来。到南宋初年,围垦之风进入全盛,他们放出湖水,人为地坍决塘堤。由于许多人占湖为地,再加上湖底淤泥日厚,镜湖的蓄水能力不断降低,因而导致雨天湖水泛滥成灾、潮汐海水倒灌的现象。陆游生活的年间,水灾频频,农民不胜其苦,怨声载道。这首诗就是这类惨痛现实的写照。
诗前四句从老农有关甲申雨的凶兆说起,说看来今春可怕的雨灾已是不可避免,点明天灾。次四句回顾了有宋以来镜湖屡遭侵占、水利被毁,致使膏腴之地变成贫瘠盐碱的现实。最后四句,诗人以史为鉴,列举历史上曾出现过甲申雨而仍获丰收的事实,尖锐地指出:可怕的甲申雨实非天灾,而是人祸。结尾处,诗人以曲笔反语,讽刺统治者不顾民生,怂恿豪家占湖为田、遗祸于人的事实。这首雨诗立意明确,理脉清晰,诗人以事实为依据,一反关于甲申雨的传统论调,不仅有认识意义,更具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