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怀曾文清公呈赵教授[1],赵近尝示诗(1 / 1)

忆在茶山听说诗,亲从夜半得玄机。

常忧老死无人付,不料穷荒见此奇。

律令合时方帖妥[2],工夫深处却平夷[3]。

人间可恨知多少,不及同君叩老师。

[注释]

[1]曾文清公:曾幾,号茶山,卒谥文清。赵教授:何人未详。教授:南宋州郡学馆文职教官。

[2]律令:指格律。

[3]平夷:浅近平易。

[点评]

陆游十八岁左右开始,从江西诗人曾幾学诗。曾幾是当时江西诗派中比较有影响的人物,其诗法传自韩驹,并直接问途于江西诗人吕本中。

曾幾为人耿直,笃学力行,尤其喜欢奖掖后辈,是第一个独具慧眼、赏识青年陆游的人。曾、陆师生情谊之深,实非泛泛言语所能形容。写这首诗时,曾幾谢世已五年有余。诗人不禁想起了往日追随老师学诗的情景,和他夜半亲传的“玄机”——作诗的奥妙。诗就是从最个人最切身的感受切入的,所以写得自然而亲切。

“律令合时方帖妥,工夫深处却平夷。”可能就是当年茶山传给诗人的诗法要旨。这一点,与江西诗人“活法”不谋而合。吕本中和曾幾都倡导“活法”,即“规矩备具,而能出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又不背于规矩。”主张在不悖法的前提下变化不测自成格调。陆游早年学江西,主要是从曾幾那儿接受了吕本中“活法”的影响。陆游在诗稿中与其他人论诗时,也屡屡提及从曾幾那里学诗的心得:“我得茶山一转语,文章切忌参死句。”(《赠应秀才》)“六十余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夜吟》)可见诗人诗学江西,并不像他后来所说“我昔学诗未有得”似乎毫无裨益。从陆游入蜀前的创作影响和曾幾对陆游的评价看,陆游年轻时学江西是有所得的。这种合乎规矩又能深入变化终造平淡的境界,其实是诗人一生努力的方向。

这首追怀曾幾的诗,是陆游早年诗歌创作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也是《诗稿》中论诗的滥觞。《诗稿》中还把《别曾学士》置于开卷第一首,当有饮水思源不忘师长教诲的深意。

陆游早年的诗法得茶山衣钵相传,每念及此自然充满了对往日与恩师挑灯夜读一语相传的感激。“人间可恨知多少,不及同君叩老师。”从陆游口中体会,赵教授当也是江西门下之人,所以最后两人都为不能再次亲聆茶山说诗而深感遗憾。诗中的师生情谊因诗一线相牵,即便不思量,也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