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戏晚晴。
三冬暂就儒生学[3],千耦还从父老耕[4]。
识字粗堪供赋役[5],不须辛苦慕公卿[6]。
[注释]
[2]纸鸢跋扈:见《南郑马上作》注。
[3]“三冬”句:古时农村只在冬季的三个月中让儿童入学读书。
[4]千耦(ǒu偶):农忙季节。耦:两人各执农具并肩劳耕。
[5]粗堪:勉强能够。
[6]公卿:原指三公九卿,此泛指朝中高官。
[点评]
这首诗与《游山西村》几乎写于同时,但描摹的却是另一种景象。诗人已把新奇有趣的目光投注到农村中活泼好动、调皮可爱的小孩子身上,用生动传神的语言为农村儿童写生画像。
诗前两联攫取的是日常生活中饶有兴味的一个片断:一场春雨过后,在刚放晴的傍晚时分,一群农村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奔向门前空旷的场圃,自玩各种游戏。有的孩子**骑着竹马,跌跌撞撞地向泥沼冲去,口中肯定还不停地大呼小叫,俨然是一个勇往直前的骑士;有的孩子一边牵引着风筝一边奔跑,任凭纸鸢在空中横冲直撞,兜着风发出呼呼的声音。这两幅画面都极有动态感,刻画出山野孩童生性好动、健康活泼的可爱形态,充满了童稚之趣。后半首写农村世代耕读、劳动传家、朴实无华的田父家风。这一幅幅充满童稚情趣、天伦之乐的生活场面,深深地吸引着诗人。他拄杖闲看,完全沉醉在这怡和知足的乡土情韵之中。诗最后二句,借父老之口表述了朴素的观念,说孩子们读书只要粗通文墨,能应付赋税服役的事就够了,不必为了羡慕做官而辛苦一生。
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欣赏与认同,其实反映了他在特定生活背景下的生活感慨。在罢官归乡的最初日子里,是农村生活给了他莫大的精神安慰,抚复着他的心灵创伤。但陆游毕竟志存高远,从小就熟读兵书文典,意不在阡陌之间。他说这番话当包含着对仕途凶险叵测的感叹,又有怀才不遇的愤世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