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非邪来旷野[2],江涛如此去何之?

起随乌鹊初翻后[3],宿及牛羊欲下时[4]。

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

晚来又入淮南路[5],红树青山合有诗。

[注释]

[1]望江:在淮水以南长江以北,今属安徽省。

[2]吾道非邪:典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困厄绝粮时对子路说,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为何于此?”意谓不是野兽,却到旷野来,是我错了吗?

[3]翻:飞。

[4]牛羊欲下:指黄昏时分。

[5]淮南:淮水以南,此指望江。

[点评]

陆游在临安做修史官不久,因直言忤上开罪于孝宗,引起孝宗的不满和厌恶,被调降外官。先是通判镇江,旋又调充隆兴(今江西南昌)。乾道元年(1165)秋,诗人自镇江溯长江西去南昌。因为第一次行江,冒余暑抗风涛,走得非常辛苦,这首诗就是途中写下的。

诗首联起得直接而突兀,既是道途即景,又是旅中感喟。当年孔子由于仁政思想得不到推行而与弟子们穷途奔走,困厄于荒野时曾仰天长叹:难道是我错了吗?为什么落魄到这种程度?今天,诗人正逆水行舟,面对同样的是困惑,喊出了类似天问的质疑:这凶险江涛究竟要把我带向何方?诗人忠直遭贬,无辜被遣使他愤愤不平。从陆游内心讲,他实是出于对朝政的关切和爱护,然而事与愿违。自从符离败役后,朝中的主和派气焰嚣张,主战派则相继遭劾,处境岌岌可危。正于此时,他还不合时宜地直言时弊,孝宗心里光火,正好找个机会把他打发得远远的,以清耳根。表面上是外任,实质是贬斥放逐。诗人心存块垒,即景抒怀,良多感慨。

颔、颈两联,一言道途辛苦,一言舟行困难。前者说日夜兼程早起早睡穷于赶路,后者说逆水行舟风力增加,帆力也须加大。一路上桨橹声、雁鸣声,伴随着诗人单调寂寞的舟旅倍添凄凉。这两联句式整饬,对仗工整,缺少变化,写江上行舟实景,让人在板滞平稳的节奏中,体会诗人旅途的单调乏味和无聊。逆水行舟的困难和雁声的悲鸣,都昭示着环境的凶险和前途的叵测。诗人此时心情沉重郁闷,所以对周围沿江景物,只在尾联用“红树青山”一笔带过,没有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况且“合有诗”之意,本是极勉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