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2],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3]。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4]。
[注释]
[1]浮桥:以船做桥墩,上铺木板架设的水上通道。南台:岛名,在福州城南闽江中,称“南台山”。
[2]九轨:许多车辆。九:表示多数,轨:车辙。
[3]墟落:村落。
[4]榕阴:福建多榕树,故说榕阴。
[点评]
绍兴二十九年(1159)秋,陆游调任福州决曹(掌管刑罚)。南台是福州外闽江中的一个岛屿,因地理环境特殊,游南台须经过浮桥。浮桥舳舻相连的壮观和桥下汹涌的江涛,本身已构成非常壮观的画面,更兼南台岛上诸多胜景,使它成为当地一绝。对这样一处绝胜之地,陆游自然不会放过登临的机会。这首七律就是他在福州任上寻访南台山时写下的记游之作,诗以气势取胜。
首联只是铺垫,说自己因病之故长久不登山临水了,听到南台非同一般才特地去寻访的。淡淡写来,很不经意,目的是为推出颔联的意外惊喜。三、四两句写浮桥,“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一联气势雄阔,横空奇绝,堪称一大壮观。汹涌的江面上无数只浮动的船相连,成为连接陆地与南台岛的水上通道,舳舻千艘横跨大江两岸,浮桥下惊涛奔触,波浪千层;浮桥之上,许多渡桥的车辆缓缓行进在“怒涛”之上,宛如闲庭信步。江涛水势之急与船行其上之缓两相映衬,更有千艘船只横系大江的壮观,委实是诗人平生罕见,所以这一联描写显得特有气魄。
颈联两句正面刻画至南台所见的景象。与写浮桥不同,在经历了渡桥的惊心动魄后,南台之景反而呈现出一片宁静和平。“寺楼钟鼓”和“墟落云烟”,日日夜夜、年年岁岁地循环往复,悠悠如斯。自然变化总是从容不迫,不以人的感觉为转移。“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诗)诗人从寺楼的钟鼓声中和村落袅袅上升的云烟中,忽然悟得人生的意义在于自在自得。尾联两句以抒情作结,说自己虽早生华发,但一腔豪情壮气依然,醉后横吹的笛声就是诗人心怀的最好表征。
诗人早年从江西诗派入,吸取了江西诗派炼字炼句功夫。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很见笔力,颔联的雄肆横放与颈联的悠闲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江山胜景,各有奇趣,而把它们一一揽入诗中,却是诗人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