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点评]

梨花皎洁如雪,素淡冷艳,也算是深受文人雅士喜爱的花卉之一。宋代诗人赵福元对她的评价最高:“玉作精神雪作肤,雨中娇韵越清癯。”冰清玉洁的梨花在春雨的衬托下,更能显示出清新脱俗的风韵。陆游的梨花诗,也从赞美花品入手,先把“纷淡香清”的梨花与“桃李”相区别。梨花淡雅清香,她的冷艳素雅使她在春天的百花园中独领**,令桃李失色黯然无华,作者竭力称誉的是梨花自成一家的精神气质。诗前两句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刻画梨花不同于桃李的感官形象,突出她的清雅忘俗,这仅属于比较平面的物态描写。下面两句则异峰突起,引入了一段关于梨花的往事,使所咏之物的内涵一下子变得丰富起来,画面也显得有纵深感。今昔意象的叠合,增加了物象的立体效果和情感密度。诗人由眼前的梨花,进而回忆起中年入幕南郑的生活,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南郑途中“醉袖迎风雪一杈”的美好形象。清明时分,正是诗人初到南郑时的节候,诗人满怀信心投入军务,奔走于南郑道上。戎马倥偬之间,偶尔瞥见路边那一树迎风飘香、皎洁如雪的梨花,她是多么的亮丽醒目,这一情景给陆游留下了强烈的视觉印象。

唐代诗人吴融曾这样称誉蜀地的梨花:“蜀地从来胜,棠梨第一花。”(《追咏棠梨花十韵》)川陕一带的梨花确实很美、很负盛名,但这并不是陆游想要重复吟咏的话题。诗人在这首咏物诗中想要转达给读者的是:正是这一树迎风摇曳的梨花,照亮了诗人尘封的记忆,牵动了他对中年戎马壮快生活的真切回忆。物因事而有情,事因物而牵心。梨花这一物象,在诗人眼里已是美好记忆的一部分,她承载着诗人意气风发、终生难忘的军旅生活,寄寓着当年守边塞、定中原的美好愿望。如今,只要一看到梨花,诗人就会有别样的感觉,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南郑前线难以释怀的壮快生活,想起中年赴边时曾经怀抱的人生理想。诗中的梨花有如记忆的红线,一下子把今天的落寞与往日的壮举维系在一起。诗人对梨花的珍视和由此引发的人生感慨,尽在物象时空立体的包涵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