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2]。

梦断香消四十年[3],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4],犹吊遗踪一泫然[5]。

[注释]

[1]沈园:宋时沈姓私家花园,故址在绍兴城南,与禹迹寺仅一桥之隔。

[2]惊鸿:语出曹植《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这里以惊鸿喻指唐氏体态轻盈的绰约之美。

[3]梦断香消:借指女子亡逝。

[4]稽山: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南部山区。

[5]泫(xuàn眩)然:泪水下滴的样子。

[点评]

宋诗素以言事说理见长,往往喜欢用词来言情而不愿将一段柔肠诉诸于诗。所以综观宋代的五七言诗,“讲性理或道学的多得惹厌,而写爱情的少得可怜”(钱钟书《宋诗选注》)。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的沈园诗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陆游二十岁左右时,娶了表妹唐氏。婚后琴瑟和鸣,夫妻相得,十分恩爱。然而,由于唐氏不容于陆母,终于酿成封建社会“劳燕分飞”的爱情悲剧,陆游被迫休掉了他挚爱的妻子。数年后,由于沈园的再次相逢,陆游不能忘情,题词于沈园之壁。不久唐氏即悒郁而逝,陆游为此终生抱恨。晚年时,每每伤情于沈园,不能自已。这两首绝句,是所有沈园诗中写得最为出色的,流传也特别广。因为陆游把这一份终生难忘的悱恻之情,频频写入以沈园为背景的诗中,所以沈园诗简直就是陆游爱情诗的代名词。

诗写于庆元五年(1199)春,陆游七十五岁时。

第一首侧重绘景,以景寄情。陆游是黄昏时分到沈氏园林的。历尽几十年风风雨雨的沈园,在落日的斜晖中显得特别凄清,再也不见当年全盛时的风采。惟有桥下一汪春波依然翠绿可爱,因为这水中曾留下唐氏临流盼照时的俊美倩影。诗人临水凭吊如见伊人,看了使人哀伤。在此,诗人以“惊鸿”来喻指如洛神一般美丽的前妻,让世人明白:如此美丽活泼的生命,却被无情的社会所吞噬毁灭,这才是人类的巨大悲剧。

第二首以抒情为主。唐氏已去世多年,沈园之景也黯然无光。诗人年事已高,行将就木,本该“当于万事轻”、“妄念消除尽”。但只要一踏上城南之路,一见到沈园熟悉的景色,便禁不住老泪纵横。一个将要化为一抔稽山之土的老人,追怀年轻时的往事,尚不能遏制泫然而下的泪水,可见这一爱情悲剧对诗人一生的伤害有多深!诗前三句蓄势之后,到“泫然”处,便像开闸之水一样,表现得更汹涌激**了。这一首中的“沈园柳老不吹绵”,看似写景,实是衬情:沈园之柳衰败到春风之中也无绵可吹了,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是一层意思。沈园三易其主,固已成为历史遗迹。沈园的柳树也衰到极点,可诗人却无法忘情于沈园、忘情于前妻。天若有情天亦老,而诗人乃是六根俱全的血肉之躯,在将要走尽坎坷失意的人生之路时,将是何等的感受?这又是一层意思。难怪面对心爱人的“遗踪”,千种失意、万般委屈一齐涌上心头,只能“惟有泪千行”了。

《沈园》二绝不愧是成功的言情之作。诗中,黄昏凄厉之景、苍颜白发之人与感时伤逝之意三位一体,情景交融,惨目惊世,遂成为我国诗歌史上最优秀的悼亡诗之一。诗歌史上,善言悼亡的诗人都或多或少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伤痛,正如陈衍所言:“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宋诗精华录》)然而,每当读这些诗的时候,感叹之余心里总会产生一个强烈的意愿:但愿沈园诗是爱情悲歌中的最后一曲《广陵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