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气昏昏横塞上,东并黄河开玉帐[2]。

昼飞羽檄下列城[3],夜脱貂裘抚降将[4]。

阶前白刃明如霜,门外长戟森相向。

朔风卷地吹急雪,转盼玉花深一丈[7]。

谁言铁衣冷彻骨?感义怀恩如挟纩[8]。

腥臊窟穴一洗空[9],太行北岳元无恙[10]。

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健儿天山唱[11]。

[注释]

[1]本诗原题为:《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河外:黄河以外,这里指黄河以北地区。

[2]并:傍。玉帐:主帅的军帐。

[3]羽檄(xí席):亦名羽书,指紧急的军事文书。

[4]貂裘:貂皮袍子。

[5]枥:马厩。

[7]转盼:转眼间。玉花:雪花。

[8]如挟纩(kuàng矿):如同披着丝棉衣一样温暖。纩:丝绵。

[9]腥臊窟穴:是对金人居住之地的蔑称。

[10]太行北岳:太行山和北岳恒山。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间。恒山在河北西北部,此指沦陷区。

[11]天山:在新疆境内。这里借指边塞。

[点评]

1173年夏,陆游摄知嘉州。入秋,即主持嘉州大阅,内心从戎的意识,又一次被激发起来。同年九月十六日,即写下这首著名的记梦诗。

“汉嘉山水邦,岑公曾所寓。”嘉州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曾经做过刺史的地方。陆游在诗中,曾不止一次地表达过对这位前辈诗人的景慕。一则是对岑参边塞诗的欣赏和推重,再则是对岑参所生活的盛唐社会的艳羡。所以,面对这么一方有着历史文化渊源的山水,陆游一连写出一诗一词(《夜游宫》词见前)两篇梦中从戎的浪漫之作,可以说是对盛唐时代精神的一种积极感召。

这首诗着力渲染的是这么一个摄人心神的梦中场景:我军在黄河以北的地区摆开了声势浩大的战场,边塞之上顿时弥漫着浓浓的战争硝烟。诗人开篇用“杀气昏昏”来渲染战斗气氛,以咆哮的黄河作为战场背景。一个“横”字铺展开战斗的画卷,它牵引着读者的目光,一下子进入到气势恢宏的军旅行列,从而去感受呼吸战斗的气氛。这样开笔,极有声势,读了令人心悸,使人兴奋。接着诗人以十分简略而形象的两句诗,结束了“招降”一战的全过程。昼飞羽檄,夜抚降将。昼夜之间,强虏闻风归降,我军大获全胜,这里诗人用一联对仗句,把两幅画面并置在一起,相映成趣。一幅是白天攻城野战,一幅是夜晚安抚降将,前者尽显我军气势神勇,后者可见主帅胸怀谋略。特别是后者的细节描写,诗中虽然没有写降将在身披尚留主帅体温的貂裘时感动的情状,但读者不难想象:在这巨大的心理攻势之下,催人泪下的感人场面。古人云,攻城先攻心。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恩威并施才能使之心悦诚服。寥寥数笔,陆游就使心中威武之师、仁义之师的形象矗立在纸上。这四句是集中描写“驻军河外”招抚降将的场面。对此,诗人用笔极简洁省净。只要稍留意,就会发现这首梦诗的重头戏并非“招降”事实本身,而是顺利招降的原因。于是,诗人就把更多的笔墨留给了补叙的后八句诗——描述我军将士精神风采的部分。

陆游不过是一介书生,纵有“报国欲死”的一腔热血,但妥协主和的大环境,使他最终没能实现人生理想。不得已,他才把收复失土的热望托付给梦境。“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这本身是十分可悲的!尽管这首诗写得境界开阔,气势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