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日飞扬翰墨场[1],忆曾上疏动高皇[2]。

宁知老作功名想[3],十万全师入晋阳[4]。

老来百事不关身,北陌东阡一幅巾[5]。

忽梦行军太行路[6],不惟无想亦无因。

[注释]

[1]翰墨场:指文坛。

[2]高皇:宋高宗赵构。

[3]功名:指抗金事业。

[4]晋阳:中原地名,在今山西太原。

[5]幅巾:包头的布,古人不戴帽时所用。

[6]太行:山名,在山西。

[点评]

这两首梦诗写于开禧北伐前夕。已是八十一岁高龄的陆游,此时穷居山乡,生活过得非常艰辛,家中常常断炊,生计朝不保夕。但这些在陆游看来似乎都无关紧要,生活中的琐事烦恼,他都放得下,并总以超然的态度对待。他说“饥肠雷动寻常事”(《贫甚戏作绝句》),忍饥挨饿时,居然还在东窗之下,奉和陶渊明的《乞食》诗!“老来百事不关身”说的就是这种淡然处事的心境。但惟有一件事未能使他终身释怀的,那就是抗金事业。

陆游是一个责任感很强的诗人,对恢复大业有着强烈的愿望。这种愿望,已成为陆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题和“情意结”,并经常以无意识的方式在诗歌中反复出现。陆游有许多梦诗,仅以“记梦”为题的诗就为数可观。赵翼《瓯北诗话》中说:“人生安得有许多梦,此必有诗无题,遂托之于梦耳。”赵翼对陆游梦诗的信实程度表示怀疑不是没有道理,关键是没有充分认知陆游的精神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梦的一般功用是通过产生那种能够细微地重建整个心理平衡的梦的材料,来恢复人们内心的必要平衡,是心理构造中无意识和显意识的互补。陆游一生向往从戎,但现实却安排他在故乡灌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需要心理补偿。诗中这个从军梦“不惟无想亦无因”,说明是潜意识在起作用。诗人白天身着布衣幅巾,来往于阡陌田间,俨然是一个乡间老农模样;夜梦中戎装英姿,行军于太行晋阳之间,方见其英雄本色。诗用“百事不关身”烘托“一事关心”,先抑后扬,使诗歌波澜迭起,饶有境界。

陆游的这个梦,使我们看到了貌似平淡萧散外表下,那颗滚烫炽热的爱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