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道:指“拆白道字”,用拆字法将一字拆开成为一句话。是宋元时流行的一种文字游戏。
[2]难令:或指拗口难唱的曲调。
[3]解:懂得。刷扮:不详。或谓指修饰打扮,似不确。
[5]峭:峭丽,遒丽而美。
[6]许:如此。
[7]阎罗大伯:指阎罗王。
[8]剩:尽。取:语助词。厮:相。
[9]限满:大限已满,谓人的寿命已到期限。
[10]倩(qiàn):请,使,派。掩通:通风报信之人。著:同“着”,即“到”。著到:即是“到”,重复言之以合格律。
[点评]
文学史上表现浪子情怀最著名的作品,无疑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他自称“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又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又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很明显,这套散曲在精神上与柳词有一脉相承的联系。都可谓是对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带有叛逆性的宣言,这当然和柳、关二人长期流连于市井和青楼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不仅如此,柳永的这类词与后来的金元散曲杂剧在语言和表现手法也存在一定的传承关系。清代况周颐《蕙风词话》云:“柳屯田《乐章集》为词家正体之一,又为金元以还乐语所自出。”近人夏敬观《手评乐章集》中也说柳永的“俚词袭五代**诐之风,开金元曲子之先声。”他们都指出了柳词多用俗语、“铺叙展衍,备足无余”(李之仪《姑溪居士词跋》)、“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刘熙载《艺概》)等特征,与金元剧曲奔放流利、明快轻巧、淋漓尽致等艺术追求,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就此词而言,那种昂扬而又诙谐的情调,在金元散曲中同样也可以找到许多类似性质的作品,只不过体现得更加激**和强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