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红嫩翠。艳阳景,妆点神州明媚[1]。是处楼台[2],朱门院落,弦管新声腾沸。恣游人、无限驰骤[3],骄马车如水[4]。竞寻芳选胜,归来向晚,起通衢近远[5],香尘细细。
太平世。少年时,忍把韶光轻弃。况有红妆,楚腰越艳[6],一笑千金何啻[7]。向尊前、舞袖飘雪,歌响行云止[8]。愿长绳、且把飞乌系[9]。任好从容痛饮[10],谁能惜醉。
[注释]
[1]神州:指京城。
[2]是处:处处。
[3]无限:这里有无拘无束的意思。
[4]车如水:即车如流水,谓车马众多,往来不绝。
[5]向晚:近晚,临晚,指黄昏。通衢:四通八达之道路,这里指京城的街道。
[6]楚腰:指女子的纤腰。参见《斗百花·满搦宫腰纤细》词注[1]。越艳:指西施。这里都是用来泛指美女。
[7]何啻:何止。
[8]歌响行云止:用响遏行云的典故。参见《昼夜乐·秀香家住桃花径》词注[2]。
[9]飞乌:古代传说太阳中有三足神乌,故云。这里指代太阳。
[10]任好:犹言便好,即好。
[点评]
这首词写春光,同时也写出了赏春的兴致,具有浓郁的市民生活风味。起句“繁红嫩翠”,谓花已渐繁,草色葱绿,正是春光的体现,用在篇首,醒人耳目。“艳阳景”二句,景通影,指阳春时分和煦的日光,将京城内外装点得一片明媚。短短三句,便把春日氛围烘托得热闹非凡。“是处”句以下,则是从游人活动的角度继续铺叙这种氛围,和柳永其他一些写春光的词着重写郊野踏青不同,此词关注的是京城中的气氛。处处楼台,家家院落,皆是歌吹沸天。新声,即是新创制之曲,正如柳永《木兰花慢》词中所云:“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这是赏春的环境背景,“恣游人”二句,直接写赏春的盛况,但见车如流水,马如游龙,游人们寻芳赏翠,无拘无束地驰骤于街市巷陌之中。“竞寻芳”四句,是薄暮时分的景况,由“艳阳景”到“向晚”,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说明已是整天的狂欢。游人已归,留下香尘满路,又是从细节处描写这种盛况。上片写春天来到引发人的游春兴致,下片则抒发感慨,这种感慨仍是由游春而来。“太平世”三句总写,时当盛世,人属少年,正应及时行乐,怎忍把如此美好的时光轻易辜负?“况有”三句递进一层,谓何况有倾城佳人为伴,令少年人一掷千金,追欢买笑,这何尝不是“韶光”的一种体现。“向尊前”二句,写佳人丰采,“舞袖”句写其舞姿,长袖飘飘,恍如白雪飞旋;“歌响”句写其歌喉,精美清亮,直欲响遏行云。在这种欢乐时分,真希望能有长绳系住西行的太阳,让时光永驻,让欢乐永存。这正是一个开怀痛饮的时候,何妨一醉呢!这首词所表达的意思其实也并不复杂,用两句话就可以概括:上片写春光美好,下片写及时行乐,但却层层转下,细细道来,便令人觉得委婉曲折、意蕴丰厚,这就是所谓铺叙之工的体现了。这种把握韶光、及时行乐的心理,正是典型的市民心态的表现,对他们来说,建功立业太遥远,修身养性太清苦,享受现世的欢乐才是最实在的。因此对柳永的这类词,便不能仅仅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出发,去指责其中强烈的世俗气息,而应把它作为对当时一类阶层人们的心理表达来观照,去体验和认识时代及社会心理的变化给文学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