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1]。沙汀宿雁破烟飞[2],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3]。往来人,只轮双桨[4],尽是利名客[5]。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6]。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7]。

[注释]

[1]葭苇:芦苇。淅淅:形容风声。

[2]沙汀:指水边沙洲。

[3]行役:本指因服役或公务在外奔走,后泛指行旅。

[4]只轮:代指车马。双桨:代指舟船。

[5]利名客:求名逐利之人。

[6]浪萍风梗:浪中浮萍,风中草梗,皆比喻游子行踪不定的生活。

[7]个人:那人。

[点评]

这是一首冬日早行而怀归之词,上片即景生情,下片直抒感慨,表达了游子漂泊生涯中的苦闷情绪。起句“别岸扁舟三两只”,是谓经过一夜的孤舟露宿之后,扁舟离岸,又开始了一天的行程。“三两只”,说明启程之早,江上船稀。“葭苇”句,从听觉角度写游子之所感,芦苇萧萧,寒风淅淅,衬托江乡的荒寒景象。“沙汀”句,写洲渚边的宿雁被早行之舟惊起,破烟穿空而去。“溪桥”句,令人联想起晚唐温庭筠《商山早行》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名句,天西残月与桥上晨霜同一洁白,同样也暗示了早行。这两句对仗工整,写景清疏,是中晚唐绝句之佳境。“渐渐”句,写曙色渐开,天已渐晓,可见时间的推移和游子已经过一段行程,从而结束早行之景的描绘。“路遥”句,承上启下,“路遥山远”是概括行旅,“多行役”是引发感慨。“往来”三句,写江上行舟、岸上车马渐渐增多,在游子看来,这些荏苒匆匆的来往之人,都和自己一样,为了区区名利,而不得不辗转飘零,同一悲慨。这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的写法,微透自己“踵常途之役役”(韩愈《进学解》)的苦闷,晨景虽佳,对于早行之人来说,却全是虚设而已。下片“一望乡关”二句,承上由写景转入抒情,厌倦羁旅,自然生出归思,遥望故乡,千里阻隔,烟水茫茫,情何以堪,因此恨不能肋生双翼,立即飞回。这里用“心生羽翼”来形容,比喻新奇。从中可以想见其归乡心情的迫切。然而双翼终不可得,归乡之念终属虚幻,这种欲归而不得归的感受最是令人肠断。“愁云”两句,亦是对句,一写离情渺渺,两地牵萦,一写时序代谢,日月相催。遂逼出“岁华都瞬息”一句,客途寂寞,对于年光的流逝最易惊心。年光逼人,而自己却仍浪迹天涯,欲归不得,更令人平添无数的感慨。“浪萍风梗诚何益”,谓自己身世如水上浮萍、风中断梗,飘**不定,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于是深感这种毫无结果的漫游终是徒劳无益。词意悲苦凄凉。“归去来”三句,谓不如早日踏上归途,免使闺中佳人,日日相忆。柳永的许多羁旅词,都喜欢大段铺叙与远方佳人的思忆之情,或是写游子如何思佳人,或是设想佳人如何思念自己,两面对写,以反映旅途的愁苦和思归之意。这首词却只是在结处稍稍一点,对此不作过多的铺写,反倒是显得不冗不蔓,有画龙点睛之妙。此词以白描和铺叙见长,情景相生,纡徐婉曲。语言平易贴切,特别是上下片中的两个对偶句,精警而富于概括力。虽然与柳永同类之作相比,在意境与结构上稍乏新意,并无太多的过人之处,但尚不失为一篇法度谨严、平实稳妥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