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选二)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2]。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3]?
若人今已无[4],此竹宁复有!
那将春蚓笔[5],画作风中柳?
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
何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
[注释]
[1]晁补之:字无咎,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少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与可:即文同,字与可,宋代画家兼诗人,善画竹。他是苏轼的表兄。
[2]嗒然:《庄子·齐物论》写南郭子綦的精神状态有“嗒然似丧其偶”之语。嗒然,形容心境虚静、物我两忘的样子。
[3]疑神:语出《庄子·达生》“用志不分,乃疑于神”,犹言简直与神一样,达到神妙境界。
[4]若人:此人,指文同。文同已于元丰二年(1079)去世。
[5]那:谁。春蚓笔:像春天蚯蚓一样柔软无力的笔。
[点评]
元祐二年(1087)秋作于汴京。这两首题画诗,第一首赞扬文与可的画竹艺术,指出他画竹时物我两忘、身与竹化,从而使作品“无穷出清新”,达到神妙境界。诗虽短,却表达出丰富、精辟的艺术创作见解。笔墨精练,言简意赅。诗的本身,亦有手与笔化之妙。第二首抒见画思人之情。开篇从人亡而画不可复得落笔,珍惜之情溢于言表。次联以劣手将竹画成风中之柳反衬文同笔力劲拔。三联忽然宕开一笔,由画境幻出真境,设想文同笔下如“蛟蛇走”之瘦节霜竿,何时再现于江湖之上,言外人间难觅文同之劲竹。结得新奇,诱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