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学苦空[2],百念已灰冷,剑头惟一吷[3],焦谷无新颖[4]。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5]?新诗如玉屑[6],出语便清警。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7]。颇怪浮屠人,视身如邱井。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8]?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9]。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咸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10]。诗法不相妨[11],此语当更请[12]。
[注释]
[1]参寥:即僧道潜,字参寥,於潜人,能诗文,时从馀杭来徐州探访苏轼。苏轼此诗作于元丰元年(1078)十二月。
[2]苦空:佛教基本教义,以人生为苦,又以一切皆虚无,并非实体。
[3]剑头:指剑环头,只有小孔。吷(xuè血):象声词,以口吹物发出的小声。这句引用《庄子·则阳》:“夫吹筦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而已矣。”惠子说:吹管还有管声,吹剑头,就只有风过之声了。
[4]焦谷:用《维摩诘所说经》卷中《观众生品第七》“色如燋谷芽”语意。色,佛教把有形质、能使人感触到的东西称色,与心相对,包括语言、文字。
[5]“胡为”二句:意谓佛教禅宗主张不立文字,见性成佛。为什么参寥却跟着我们这些人写出文字瑰丽的诗呢?
[6]玉屑:比喻文词佳美。
[7]“退之”四句:引用韩愈(字退之)《送高闲上人序》中对张旭草书的评价。
[8]“颇怪”四句:继续引用韩文论高闲上人草书能淡泊而不能发为“豪猛”。浮屠:佛塔。浮屠人,即僧人。视身,引用《维摩诘所说经》卷上《方便品第二》:“是身如邱井,为老所逼。”
[9]幻影:《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10]“咸酸”二句:意谓咸酸甘苦之于食,各不胜于味,要者在于能分别“中边”,得其至味。中边,佛教名词,谓中道(指不离两边,不即两边之中正绝对之理)和边见(偏于一边之见,妄见)。
[11]“诗法”句:指诗歌与佛法并不相妨。
[12]请:请教,这里作商定讲。
[点评]
这首诗从赞美参寥诗起笔,用以禅说诗的方法论述了诗歌、书法创作的一系列重要美学见解。苏轼认为好诗应如玉屑,出语清警;诗人作诗,应有“空静”心态,才能明察群动,容纳万境;诗歌与禅法并不相妨;诗歌与书法的最高妙境是淡泊、至味等。这首诗开了以禅喻诗与论诗的风气。通篇虽直涉理路,但有生动的喻象与典象,有意蕴精辟、语言平易的警句,笔法挥洒自如,故仍属论诗诗,而非诗学理论的押韵讲义。纪昀评此诗:“禅与诗人并而为一,演成妙谛。”(《纪评苏诗》卷一七)是中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