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并驱攒八蹄[2],二马宛颈鬃尾齐[3]。一马任前双举后[4],一马却避长鸣嘶。老髯奚官骑且顾[5],前身作马通马语[6]。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若有声。前者既济出林鹤,后者欲涉鹤俯啄。最后一匹马中龙,不嘶不动尾摇风。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世无伯乐亦无韩[7],此诗此画谁当看?
[注释]
[1]韩干:唐玄宗时画马名家。参见前《书韩干〈牧马图〉》注。
[2]攒八蹄:形容二马疾驰、八蹄并举之状。
[3]宛:屈曲。
[4]任前:着力在前两蹄。举:跷起。
[5]奚官:马倌。
[6]“前身”句:孙光宪《北梦琐言》载,浙西刘三复自云前身曾为马。王充《论衡》谓广汉杨翁伟能解马语。
[7]伯乐:春秋时善于识别千里马的人。
[点评]
熙宁十年(1077)在徐州作。这首题画诗生动地再现了韩干笔下14匹骏马的意态,精辟地揭示诗歌与绘画创作的共同艺术规律,又意味深长地寄寓“世无伯乐”的人生感慨。全篇白描、用典、比喻、比拟交织穿插,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融合紧密,重在捕捉每匹马的动态特征,绘声绘态,描形传神。作者学习、借鉴了韩愈的散文《画记》和杜甫的诗《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歌》,以诗歌与散文结合的灵动笔调描述14匹马,有总写有分写,有明有暗,有连有断,有重点(如“最后一匹马中龙,不嘶不动尾摇风”即是重点),有一般,中间又插入“老髯”二句写马倌骑马的神情,使全篇章法如云出山岫,变幻莫测,毫不板滞;妙言奇趣,触绪横生;移步换韵,声情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