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常在·常羡人间琢玉郎 绿筠亭(1 / 1)

爱竹能延客,求诗剩挂墙[1]。

风梢千纛乱[2],月影万夫长。

谷鸟惊棋响,山蜂识酒香。

只应陶靖节[3],会听北窗凉[4]。

[注释]

[1]“求诗”句:《新唐书·陈子昂传》记载子昂上书武后,说下诏书倘若“不得其人,则委弃有司挂墙屋耳,百姓安得知之”。这里借用其字面,指友人求诗于我,不得其人,我把这事搁起来了。

[2]纛(dào道):军中或仪仗队之大旗。这里比喻竹梢的枝叶。

[3]陶靖节: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他死后人们尊称他“靖节先生”。

[4]“会听”句:陶渊明在《与子俨等疏》文中,说他五六月中爱在北窗下卧,遇凉风吹来,觉得自己是上古时代的人。这里用此典故。会听,领悟、感受。

[点评]

作者晚年曾书此诗,并题其后云:“清献先生尝求东坡居士作《绿筠亭》诗,曰:此吾乡人梁处士之居也。后二十五年,乃见处士之子琯,请书此本。时绍圣二年(1095)四月十三日。”由此可知,此诗是熙宁三年(1070)苏轼应清献先生(赵抃)之请为梁处士写的。诗中描写梁处士居室翠竹森森的清幽环境,也表现出梁处士浴凉风、听鸟鸣、赏翠竹、观月影、下棋饮酒的清雅绝俗生活,其实,这也正是苏轼所向往的理想生活境界。诗中写竹,用了“千纛乱”“万夫长”两个比喻,并借风、月来衬托;写静景,却处处从动中显出。诗仅八句四十字,竟能从亭景中写出亭主人的生活、性情、人品,并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堪称洗练自然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