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1](1 / 1)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2]。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疍雨愁黄昏[3]。长条半落荔枝浦,卧树独秀桄榔园[4]。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叩门[5]。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注释]

[1]松风亭:在惠州嘉祐寺附近。

[2]“昔年”句:作者自注:“予昔赴黄州,春风岭上见梅花,有两绝句。明年正月,往岐亭道上,赋诗云:‘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3]疍(dàn蛋):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此句形容少数民族地区的荒凉景象。

[4]桄榔:木名,俗称砂糖椰子。常绿乔木,羽状复叶。肉穗花序之汁可制糖,茎髓可制淀粉。

[5]“海南”二句:托名柳宗元《龙城录》有梅花化为女子同隋代人赵师雄欢饮的故事。此二句用此典故。

[点评]

绍圣元年(1094)十一月作于惠州。这是一首咏梅诗。在诗人的笔下,荆棘丛中盛开的梅花美如身着缟衣素裳的海南仙子,带着深情轻叩诗人寂寞深闭的双扉。她是诗人谪迁生活中亲密的伴侣,是诗人清高幽独心境的象征,是诗人美好理想的化身。如果说,苏轼写于黄州的《和秦太虚梅花》中,“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清空入妙,那么,此诗“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叩门”则使事传神。所谓使事传神,就是诗人以奇丽的想象融铸事典,创造出带有浓郁浪漫色彩的海南仙子形象来为梅花传神。正如纪昀所评:“天人姿泽,非此笔不称此花。”(《纪评苏诗》卷三八)又如汪师韩所赞:“秀色孤姿,涉笔如融风彩霭。”(《苏诗选评笺释》卷六)全篇章法井然,每四句自成一个片段,由春风岭上的昔年梅花,到荔枝浦的半落长条、桄榔园的独秀卧树,逐步引出松风亭下两株玉蕊,如此层层铺垫、衬托,使这两株梅花的冰雪姿质更加光彩照人。诗押“暾”韵,一韵到底,音调谐美,声情并佳。范正敏《遯斋闲览》称之为“韵险而语工,非大手笔不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