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飞狐上党天下脊[2],半掩落日先黄昏。削成山东二百郡[3],气压代北三家村[4]。千峰右卷矗牙帐[5],崩崖凿断开土门[6]。朅来城下作飞石[7],一炮惊落天骄魂。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画师争摹雪浪石,天工不见雷斧痕。离堆四面绕江水[8],坐无蜀士谁与论?老翁儿戏作飞雨,把酒坐看珠跳盆。此身自幻孰非梦,故国山水聊心存。

[注释]

[1]此篇是苏轼《次韵滕大夫三首》之一。滕大夫:滕希靖,海陵人,时倅定州。雪浪石:苏轼为其所获佳石命名,并名其居室为雪浪斋,作《雪浪斋铭》,引言云:“予于中山后圃得黑石,白脉,如蜀孙位、孙知微所画石间奔流,尽水之变。又得白石曲阳,为大盆以盛之,激水其上,名其室曰雪浪斋。”

[2]飞狐:飞狐口,在今河北涞源县与蔚县之间,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迤逦蜿蜒百余里。上党:即今山西长治一带。二者均属太行山脉,地势极高,故曰“天下脊”。

[3]削:划分。山东:指太行山以东。

[4]代北:指今山西代县以北。三家村:极言人烟稀少。

[5]牙帐:即军帐,前立大旗。

[6]土门:即井陉口,又名土门口,在河北井陉,为太行八陉之第四陉。

[7]朅来:往来。

[8]离堆:即四川灌县都江堰,秦时李冰所凿。

[点评]

元祐八年(1093)十一月作于定州(今河北定县)。作者获得一块白石,他想象此石是古代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炮击敌人的飞石,借此抒发拒敌备边之思。但边地没有战争,他在定州无所作为,在玩水观石中,不禁兴起人生如梦的思绪与归蜀的念头。写石,却从定州的天险形势说起,有如奇峰天外飞来,突兀撑空。继而写古代战事,点出雪浪石。脱卸出落,运笔便捷如转丸。“画师”“天工”二句虽正面落墨,亦是虚写,已显其神妙,又想象它是江水环绕之离堆,自然引出蜀国山水。全诗劲气直贯不断。有此劲气,写动景则山岑竞举,写静景则壁岸无阶,意象雄奇,语语挺拔,是苏诗中的七古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