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参寥子[1]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2]、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3]!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4]?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5]。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6]。

[注释]

[1]参寥子:即僧道潜,见《百步洪》诗注。巽亭,据《咸淳临安志》载:“南园巽亭在凤凰山旧府治内,以在郡城东南故名。”其地可观潮。

[2]西兴:西兴渡,在钱塘江南,今杭州对岸、萧山之西。

[3]俯仰昔人非:语出王羲之《兰亭集序》:“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4]忘机:道家术语,指恬淡无为,与世不争。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有“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之句。

[5]“约他年”二句:谓相约他年重返浙东,退隐山林,切莫违背这美好的愿望。海道指浙东一带,浙东滨海,故云。谢公雅志,《晋书·谢安传》载,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中年出仕后,“东山之志,始终不渝,每形于颜色”。

[6]“西州路”三句:谓不要因自己暂时离去而悲伤。西州路,指西去的路。《晋书·谢安传》:“羊昙者,泰山人,知名士也,为安所爱重。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因石头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不已。

[点评]

元祐六年(1091)三月六日,即将离杭赴京的苏轼在巽亭因见到海潮,想到即将与好友参寥相别而作此词,其时参寥不在巽亭,故言“寄参寥子”。词的上片借钱塘江潮和西兴斜晖渲染离情,引出词人对古今变迁、人事代谢一概置之度外,以超尘绝世、淡泊宁静的忘机之心泰然处之的议论。下片写西湖春景,回顾与参寥在杭一同游赏的情景和相知相得的友谊,表明自己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人生志趣,并殷殷嘱咐友人不要忘记宿志、不必为自己担忧。全词交织着悒郁、豪宕、闲逸、超旷的复杂情绪,将情、景、理和谐结合,语言清爽骏快,音调铿锵。尤其是开篇写江潮涨落,突兀而起,13个字奔迸而出,有雄阔飞动的气象与气势。清代郑文焯十分激赏此词,在《手批东坡乐府》中评云:“突兀雪山,卷地而来,真似钱塘江上看潮时,添得此老胸中数万甲兵,是何气象雄且杰!妙在无一字豪宕,无一语险怪,又出以闲逸感喟之情,所谓骨重神寒,不食人间烟火气者。词境至此,观止矣!”又云:“云锦成章,天衣无缝,是作从至情流出,不假熨帖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