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
山下兰芽短浸溪[2],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4]。
[注释]
[1]蕲(qí奇)水:黄州有蕲水县(今湖北浠水),蕲水自城边流过,经兰溪入长江。溪水西流:一般河溪水流多向东,只有少数因局部地势东高西低而向西流。元丰五年(1082)三月,作者往沙湖看田,因患臂肿,曾在麻桥医生庞安常家留住数日,针疗得愈。其后,作者同庞安常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东坡志林》卷一)。
[2]兰芽:兰草初生嫩芽。
[3]萧萧:同“潇潇”,形容细雨不停的样子。子规:即杜鹃。
[4]“休将”句:意谓不要像古人那样徒然悲叹岁月流逝,自伤衰老。白居易《醉歌乐妓人商玲珑》诗云:“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抒发了红颜易老、良时不再的悲慨。苏轼在这里反用其意。
[点评]
词的上片写清泉寺幽雅凄冷的风光,一句一景。首句“短浸溪”三字,就写出了溪水的澄澈、兰芽的鲜嫩,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美感。次句脱胎于白居易的《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句,换“润”为“净”。白诗“润”字同其上句“柳桥晴有絮”中的“晴”字相对;苏词的“净”字是为了突出松间沙路的洁净,一尘不起,正是春雨潇潇之景。可见苏轼用字极精确。三句写暮雨中杜鹃的啼鸣,情调转为凄冷悲凉,勾人愁思,是作者贬官黄州的心情的流露。而这一“下跌”,又使下文的振起更自然,也更有力。下片即景抒慨。换头以反诘句式发出人生能再少的奇想,继之以兰溪水西流的特殊自然景象巧妙作答。结句一反白居易诗黄鸡催晓、白日催年的悲观调子,唱出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全词语言平易晓畅,言浅韵高。“谁道”“尚能”“休将”三词,使句意层层递进,产生一股前激后涌的气势。清代陈廷焯说:“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白雨斋词话》)评得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