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选一)
造物知吾久念归,似怜衰病不相违。
风来震泽帆初饱[2],雨入松江水渐肥[3]。
[注释]
[1]沈长官:其人不详,似是吴江县令。
[2]震泽:太湖名。
[3]松江:即今吴淞江,太湖支流之一。在吴郡南四十五里,南与太湖接。吴江县在江滨,垂虹桥跨其上。
[点评]
熙宁七年(1074)五月作于吴江县。在诗人的笔下,造物主有情有义,知道诗人早就想归去,又怜悯诗人衰病,因此呼风唤雨,使诗人能乘着顺风顺水的归舟,尽快返回杭州。诗的后一联,用浅俗的“饱”“肥”二字分别绘状鼓满风的船帆和雨中陡涨的江水,新鲜活泼,生动有趣,使人感觉帆和江水都好像有了生命活力,体现了苏轼善于以俗为雅、俗中出奇的艺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