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首选二)
父老何自来?花枝袅长红[2]。洗盏拜马前,请寿使君公:“前年无使君[3],龟鳖化儿童!”举鞭谢父老:“正坐使君穷[4]。穷人命分恶,所向招灾凶。水来非吾过,去亦非吾功!”
古汴从西来[5],迎我向南京。东流入淮泗[6],送我东南行。暂别还复见,依然有余情。春雨涨微波,一夜到彭城[7]。过我黄楼下,朱栏照飞甍。可怜洪上石[8],谁听月中声?
[注释]
[1]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改任湖州知州,离徐州往南京(指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看望苏辙,临行作此诗。
[2]长红:旧俗,送官罢任以花枝挂彩绸称长红。
[3]使君公:苏轼自指。
[4]坐:由于。
[5]古汴:汴河。
[6]淮泗:淮河、泗水。
[7]彭城:徐州,古称彭城。
[8]洪:指徐州百步洪。
[点评]
这两首诗抒写了离别徐州时的情怀。前一首写徐州父老为他送行,感激他率领全城军民抗洪救灾之恩。诗人感谢百姓的情谊,却毫不居功自傲。诗人与父老的对话,情真语朴,千载下谆谆如闻,历历如见,凛凛如生,感人肺腑。后一首写他对徐州城的眷恋之情,却借汴水相迎、相送抒发,于无情处生情,构思巧妙,文情宛转,曲折尽致,气局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