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2],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3]。坐久灯烬落[4],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5]。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6]。
[注释]
[1]本篇为《岁晚三首》之一,是嘉祐七年(1062)苏轼在凤翔辞岁所作。前有序云:“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指凤翔),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指《馈岁》《别岁》《守岁》)以寄子由。”
[2]修鳞:长蛇的身躯。
[3]挝(zhuā抓):敲打。
[4]灯烬:灯花。
[5]蹉跎:光阴虚度。
[6]“少年”句:前人注本说这句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之句。
[点评]
本篇写记忆中故乡守岁的情景,用白描手法分别描绘儿童和大人除夕守岁时不同的行为和心态,写得逼真、亲切,能使读者回味自己也有过的守岁体验。更妙在于:开篇六句把旧岁比为游向幽壑的蛇,想象新奇,比喻绝妙,道人所未道,可谓独创。更妙的是还能将这一喻体坐实,让它有行为动作,进而写人们既不能遮挡这条“赴壑蛇”的去路,也不能系住其尾,说明守岁徒劳。真是认假作真,妙想联珠。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称之为“曲喻”,并有精辟的分析。此诗从反面入题,到结尾才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显示出作者积极奋发的精神。诗的章法谨严,又有虚实、开合、起落变化之妙。纪昀说:“‘坐久’十字真景。”(《纪评苏诗》卷三)王文诰评:“全帽矫健,此为三诗(指《馈岁》《别岁》《守岁》)之冠。”(《苏轼诗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