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1],一笑那知是酒红!
父老争看乌角巾[2],应缘曾现宰官身[3]。
溪边古路三岔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月东家当祭灶[4],只鸡斗酒定膰吾[5]。
[注释]
[1]小儿:指苏过。
[2]乌角巾:黑色方巾,古代隐士或退闲官吏的头服。
[3]应缘曾现:《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说,妙音菩萨能随众生现出种种身形,为他们说经。宰官身:有官职的人。这句意谓自己做官不过是偶然因缘罢了。
[4]东家:指作者去做客的黎家。祭灶:旧时民间习俗,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送灶神上天叫祭灶。
[5]膰(fán繁):古代祭祀用的烤肉。这里用如动词,意同“饷”。
[点评]
元符二年(1099)腊月在儋州贬所作。第一首自嘲衰老,以错觉制造诗味,笑中含悲。第二首写他在斜阳下古路口点数行人,显出无聊寂寞,以含蓄胜。第三首写生活困窘,表现他与当地人民同甘苦之情,以真率胜。三诗皆有可悲可愁之情事,诗人都以风趣或恬淡笔触写出达观的怀抱,故而情趣横生,余韵悠然。三诗纯用白描,又妙用绝句,第三句陡然转折使前后幅对比映照的手法,显出诗人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清人王文诰评:“此三首平淡之极,却有无限作用,未易以情景论也。”(《苏轼诗集》卷四二)所谓“无限作用”,即指作者心境与诗境的超旷闲逸,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