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

无象太平还有象[2],孤烟起处是人家?

烟雨濛濛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

但令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3]?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4]。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5]

杖藜裹饭去匆匆[6],过眼青钱转手空[7]。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8]。

窃禄忘归我自羞,丰年底事汝忧愁[9]?

不须更待飞鸢堕,方念平生马少游[10]。

[注释]

[1]这里所称“五绝”并非指“五言绝句”,而是苏轼创作中的一种特殊说法,特指组诗中的“五首绝句”。本书中相类者同此。

[2]“无象”句:唐代牛僧孺说过“太平无象”的话,这句是说现在是有太平的具体征象的。

[3]“但令”二句:《汉书·龚遂传》载,龚初为渤海太守,见那里的人民好带刀剑,遂劝他们卖剑买牛,说:“为什么要带牛佩犊呢?”这两句意谓只要政府放宽盐禁,使人民生活好些,不致佩带刀剑去贩卖私盐。人民有牛,自会辛勤耕种,用不着官吏劝农了。

[4]“老翁”二句:意谓人民生活困苦,七十岁老人还要腰插镰刀,到山里去割笋蕨充饥。

[5]“岂是”二句:《论语·述而》记孔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这里讥刺盐法太峻,老百姓三月食不到盐,却并非是听了韶乐,忘了盐味。

[6]杖藜:拄着藜木做的手杖。

[7]青钱:当时行青苗法,放“助役钱”“预买钱”等。

[8]“赢得”二句:意谓农民们老老小小争着跑到城里去借青苗钱,却在城里胡乱花掉,结果只是使孩子们学会了一些城里的语音,生产反而荒废了。强(qiǎng)半:大半。

[9]底事:何事。

[10]“不须”二句:《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从弟马少游曾劝马援不要追求高官厚赏,自讨辛苦。马援后来说,当他在边疆战地看到飞鸢堕水、环境险恶,就想起马少游的话来。这里用此典故,表明自己早想抽身引退。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