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2]中有文章又奇绝[3],地铺白烟花簇雪。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去年中使宣口敕[4],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草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昭阳舞人恩正深[5],春衣一对直千金。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6]。丝细缫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注释]

[1]题下原有小序曰:“念女工之劳也。”

[2]应似二句:意谓(缭绫)就像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以北)上明月映照下,当空高悬的飞瀑流泉一样。

[3]文章:这里指精美的丝绢缭绫上的花纹。

[4]中使:宫廷中派出的使者,这里指宦官。

[5]昭阳舞人:原指赵飞燕,这里与上文的“汉宫姬”,均系以汉喻唐,借指唐朝皇宫中的宠妃。

[6]缯(zēng增)与帛:二者均为古代丝织品的总称。

[点评]

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叙事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一首。写这组诗时,白居易正担任谏官左拾遗,他以诗代谏写了这组体现其“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好诗。

要想准确地回答“在白居易的三千来首诗中哪一首最好”这样的问题,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却有一种与此相关的现象颇可寻味:即在白居易的上乘之作中,以女子为主人公者占有很大的比重。除了人们稔知的《长恨歌》《琵琶引》《上阳白发人》《井底引银瓶》等之外,这首《缭绫》则是以一个“女工”群体为主人公的。自己冻得瑟瑟发抖、双手疼痛难忍的“越溪寒女”,缫出了细丝,织成了在当时任何精美的丝绢都不能比拟的“缭绫”。再经巧手剪裁,制成广袖宜舞价值千金的长裙。然而宫中宠妃们对此却毫不爱惜,将这么贵重的衣裙随意扔在地上,踩在脚下……由此可见统治者骄奢**逸到了何种程度!阶级对立又尖锐到何种地步!所以,此诗不仅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更有难得的认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