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2],金陵王气黯然收[3]。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4]。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5]。
[注释]
[1]西塞山:位于今湖北大冶以东的长江边上。
[2]王濬(jùn俊):晋武帝时任益州(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刺史。
[3]王气:这里指王朝的气数。
[4]石头:即石头城,这里曾是东吴都城。
[5]故垒:昔日的堡垒。
[点评]
此诗是刘禹锡由夔州调任和州刺史途经西塞山时有感而作,《一瓢诗话》称这首诗为“洵是此老一生杰作”。此话不无道理,至少也是作者咏史诗中的集成之篇。
首先,诗中所写虽为晋、吴之战,但却是有关“分久必合”的“天下大势”。西晋的大兵当前,吴末帝孙皓原想以铁锁横江抵挡晋军,然而无济于事。他只好在石头城上打起投降的旗号,从此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华夏大地由分裂归于统一。颔联“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是非常精警而工稳的咏史名句。
其次,就技法而言,起承转合布置得非常圆熟。比如颈联转折十分自然,用江山依旧衬托金陵六朝的频繁更迭,极为贴题。尾联合到“四海为家日”和“故垒萧萧芦荻秋”上,不仅十分密合,且留有想象的余地,令人感到回味无穷,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