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宣州开元寺水阁,(1 / 1)

阁下宛溪夹溪居人[1]

六朝文物草连空[2],天澹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3]。

深秋帘幕千家雨[4],落日楼台一笙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5]。

[注释]

[1]开元寺:本为宣城县中景德寺,晋时名永安寺,唐时改为开元寺。水阁,开元寺中临宛溪而建的楼阁。宛溪,源出安徽宣城东南峄山,东北流为九曲河,折而西绕城东,称宛溪。北流合句溪,又北流入当涂县境,合于青弋江,由此出芜湖入长江。开元寺就在宛溪畔。

[2]六朝:指建都于建康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开元寺建于东晋,是六朝的遗迹,故杜牧题寺而想到六朝的灭亡。文物:具有历史与艺术价值的古代遗物。

[3]人歌句:谓人们世世代代就在这流水声中聚集、繁衍与生息。《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杜牧化用其意。

[4]帘幕:窗帘、帷幕等室内陈设。

[5]惆怅二句:谓因无缘见到范蠡而感到惆怅,所能见到的只是太湖之东参差不齐的树影。慨叹自己不能像范蠡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无因,无缘、无由、无法。范蠡,字少伯,春秋楚宛人。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刻苦图强,卒灭吴国。以勾践为人可与患难,不能共安乐,“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事见《国语·越语》。参差,不齐的样子。五湖,古今说法不一,一以太湖为五湖,二以太湖附近四湖(滆湖、洮湖、射湖、贵湖)为五湖。本诗之五湖指太湖。

[点评]

这首诗作于开成三年(838)秋。杜牧在开元寺水阁登临凭眺,想到此地曾经有过六朝繁华,如今只见连天的秋草,古今千年,同样是天澹云闲,但人世已经历过多少沧桑!当此风物长存而繁华不再之时,不由想起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范蠡。诗即景抒情,熔写景与怀古于一炉,并赋予深邃的人生哲理,涵容极大,且俊爽明快,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诗以古今盛衰的变迁与宇宙的永恒不变对比,引发深沉的感慨。六朝的繁华胜迹,早已不在,而眼前只有绿草连空,但天澹云闲,则古今一直如此;鸟去鸟来,人歌人哭,突出了世上瞬息变化的生活,而山色水声则暗示自然永恒不变的秩序。初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晚唐罗隐《春日游禅智寺》诗:“花开花谢长如此,人去人来自不同。”宋王禹偁《金陵怀古》诗:“六朝山色情终在,千古江声恨未平。”与此诗同一意绪。清薛雪《一瓢诗话》:“杜牧之晚唐翘楚,名作颇多,而恃才纵笔处亦不少。如《题宣州开元寺水阁》,直造老杜门墙,岂特人称小杜已哉?”清许印芳亦言:“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与空讲风调者不同。学者须从运实于虚处求之,乃能句中藏句,笔外有笔。若徒揣摩风调,流弊不可胜言矣。”(《瀛奎律髓汇评》卷四)都是对此诗极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