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桂当年[2]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3]。
江鱼朔雁长相忆[4],秦树嵩云[5]自不知。
下苑[6]经过劳想象,东门送饯又差池[7]。
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注释]
[1]及第东归:义山开成二年(837)进士及第,三月东归济源省亲。灞上,在长安东三十里。
[2]芳桂:指登第。《晋书·郄诜传》:“臣对策第一,犹桂林一枝,昆山片玉。”当年,正当妙年。
[3]分:读去声,料、料想。压春期,冯浩曰:“在春梢,故曰‘压’。”
[4]“江鱼”句:用鱼雁传书事,言虽音信可通,然彼此阻隔,只能相忆而已。
[5]秦树嵩云:指同年留在长安而己则东归洛下。秦,长安;嵩,济源,在洛中,南有嵩山。云、树,喻两地相思之情。杜甫《春日怀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6]下苑:曲江。
[7]差池:《诗·邶风·燕燕》:“差池其羽。”此指分离。
[点评]
此同年未详,意或韩瞻。诗人及第东归省母,而同年则留长安,彼此分离,故有“江鱼朔雁”“秦树嵩云”之谓。五、六旧解多误。刘学锴、余恕诚笺:“二句谓曲江之会,已成追忆,惟供异时之想象回味;今日同年东门设宴饯行,依依话别,正如双燕之差池。”末云己与同年虽两地差池而无效小女子态“共沾巾”,故亦无须枉折柳条以赠我也。
王鸣盛云:“不过寻常叙别语,亦必用如许曲致。义山之思深,而解者(按指冯浩)之悟微,两得之。”姚培谦笺云:“对此灞桥柳色,彼岂能知人离恨耶?翻觉折赠之为俗况矣。”亦可备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