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高城落晓河[2],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3],一夜芙蓉红泪多[4]。

[注释]

[1]板桥:在梁苑城西三十里,今开封西。

[2]高城:汴城,今开封。

[3]“水仙”句:《列仙传》载:赵人琴高“入涿水中取龙子,与诸弟子期曰:‘明日皆洁斋候于水旁。’果乘赤鲤来。留月余,复入水去。”水仙,自喻;鲤鱼,喻舟。

[4]“一夜”句:《拾遗记》:“魏文帝美人薛灵芸,常山人也。……别父母,升车就路,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芙蓉,以比女子之容颜。《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

[点评]

白居易《板桥路》云:“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此即程梦星所云香山“淡**”之诗。合参二诗,商隐《板桥晓别》大胜白傅。首句造型抒情,以“回望高城”(频频回首)抒无限依依。次句“长亭”即景,点“别”。临窗伤别,而两心沉沉,重“压”微波,亦“载不动许多愁”意。三句“水仙”自喻,“鲤鱼”喻舟。“欲上”云“我今去也”,一平常语,经神话仙话点染,即具朦胧之致。四句翻进一层,不言我之依依,而云彼昨夜即泪流横颐,以见伤别之情自夜至晓,使我不能忘怀而频频回首也。纪晓岚以为“笑裙裾脂粉之横填”,似不确,诗中无调笑语,也无调笑之情。

刘禹锡之板桥诗(《杨柳枝》),实是点窜白诗而成。诗云:“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虽前人誉为“神品”(胡应麟《诗薮》),实亦不及商隐《晓别》之含蓄蕴藉,有情致。

刘学锴、余恕诚引李郢《板桥重送(李商隐侍御奉使入关)》诗,以为义山徐幕期间曾奉使回长安,驻足板桥,诗为板桥与所恋歌伎晓别之作,可从。李郢《重送》诗云:“梁苑城西蘸水头,玉鞭公子醉风流。几多红粉低鬟恨,一部清商驻拍留。王事有程须仃仃,客身如梦正悠悠。洛阳津畔逢神女,莫坠金楼醉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