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2]。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生还偶然遂[3]!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4]。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5],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6]。忆昔好追凉[7],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8]。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9]。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10];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11]。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12]。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注释]

[1]此诗作于至德二载(757)闰八月。背景情况参见《北征》注[1]。

[2]日脚: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注[5]“雨脚”条。下平地:指日落时分,太阳光束与地平线相接。

[3]“生还”句:言生还是偶然遂愿。

[4]歔欷:悲泣之声。

[5]晚岁:晚年。杜甫时年四十六岁。迫偷生:被迫偷生苟活。实暗指奉命还家探亲。

[6]复却去:再行离家而去。

[7]追凉:贪求凉爽。

[8]糟床:酒榨。榨取清酒时所用。注:滴注。指有酒液流出。

[9]柴荆:指柴门。杂木、荆条编成的门。

[10]问:慰问之意。

[11]榼:木质盛酒器。浊复清:指酒。连糟者为浊酒,经过滤的为清酒。

[12]“莫辞”四句:拟父老之辞。莫辞,有本作“苦辞”,仇注从《文苑英华》本改,“莫”字是。

[点评]

写乱后久别而初归的种种情状。“妻孥”“娇儿”“邻人”“父老”,寥寥数笔,无不真切生动、神情毕现。正如金圣叹对“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两句所下评语所说:“娇儿心孔千灵,眼光百利,早见此归不是本意,于是绕膝慰留,畏爷复去。”仇注句下释文,则以为“复却去”的主语不是“我”亦即诗人自己,而是“娇儿”。曰:“‘不离膝’,乍见而喜;‘复却去’,久视而畏,此写幼子情况最肖。”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版),以为二说皆可通而以前说更切合原意。杜甫奉诏探家,实出被迫,故言“迫偷生”“少欢趣”。然与家人相见,还是有惊有喜有慰藉,思及国事之艰难,又有无尽慨叹,故篇末云“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写情写事,俱在常理之中,然贵在一个“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