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日夜对月[1](1 / 1)

无家对寒食[2],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3],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4],想像颦青蛾[5]。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6]。

[注释]

[1]此诗作于至德二载寒食节。时杜甫为安史叛军所俘,身陷长安。余参前首注[1]。一百五日,即寒食日。《荆楚岁时记》:“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寒食,通常在清明前一或二日。

[2]无家:实指与家人隔阻。

[3]“斫却”句:用民间传说。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4]仳离:别离。《诗·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啜其泣矣。”放红蕊:指寒食花开。

[5]青蛾:即黛眉。代指妻子。

[6]“牛女”二句:以牛郎、织女二星七夕渡天河相会,反衬自己不得与妻子相见。

[点评]

此对月思家之作。尤以颔联最见奇思。“斫却月中桂”,以其有碍相思也;乞清光更多,正见思情之切也。故腹联从对方着笔,写妻子独对春花,必以相思而颦蛾眉也。“牛女”一联,亦对月望天所得,以牛女相会有期,喻人世之相会无期,亦是巧句。仇注引宋罗大经语曰:“太白诗‘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子美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二公所以为诗人冠冕者,胸襟阔大故也。此皆自然流出,不假安排。”于子美,或是“不假安排”,然宋人以“阔大”为法,则是由子美处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