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2]。方知象教力[3],足可追冥搜[4]。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5]。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6]。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7]?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8]。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9]。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10]?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11]!
[注释]
[1]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前后。题下自注曰:“时高适、薛据先有此作。”可知“同”乃奉和意。慈恩寺:在今陕西西安。唐高宗为太子时为其母所建。寺塔一名大雁塔,玄奘以藏梵本佛经。
[2]高标:指物体所达到的高度。此谓塔顶。高适之诗曰:“登临骇孤高,披拂欣大壮。言是羽翼生,迥出虚空上。顿疑身世别,乃觉形神王。”可与杜诗开篇四句对读。杜甫登高而生悲慨,高适登高而“形神王”,已见出二人性情、风格之不同。
[3]象教:佛教。言以形象教人。
[4]冥搜:搜访及于幽远之处。
[5]“仰穿”二句:言登塔时始如穿于龙蛇洞窟,幽暗阴凉。盘旋而上,方见光明。《黄山谷别集·杜诗笺》:“慈恩塔下数级皆枝撑洞黑,出上级乃明。”
[6]“七星”四句:写天空景象,以显寺塔之高。七星,指北斗。河汉,银河。羲和,太阳的驭手。神话传说羲和驾六龙之车载太阳行于天空。少昊,传说为黄帝之子,是主管秋天的神。岑参之诗曰:“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7]“秦山”四句:写由塔顶俯视之情景。秦山,终南山。忽破碎,俯视不见其高,众峰犹如碎裂而平夷。泾渭,二水名。一水清而一水浊,此言视之遥远,故不辨清浊。皇州,指长安。储光羲之诗曰:“宫室低逦迤,群山小参差。”
[8]“回首”二句:写回首南眺。虞舜,姚姓、有虞氏、名重华。继尧位为帝,在位四十八年。苍梧,舜之葬地。《山海经·海内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慈恩寺塔在长安东南,前俯视“皇州”是面向西北,此南向,故曰“回首”。
[9]“惜哉”二句:写西眺。瑶池饮,用西王母宴周穆王事。《列子·周穆王》载,穆王游于西极,“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之……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乃观日之所入。”
[10]“黄鹄”二句:即上文所言“翻百忧”,喻前景不明。句用《韩诗外传》典事。田饶谓鲁哀公曰:“夫黄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啄君稻粱,君犹贵之,以其从来远也。故臣将去君,黄鹄举兵。”
[11]随阳雁:雁为候鸟,秋南飞,春北飞。稻粱谋:求食之谓。亦与上注之黄鹄“啄君稻粱”相关。
[点评]
登塔诸公,除高、薛外,尚有岑参、储光羲。仇兆鳌《杜诗详注》引钱谦益之语曰:“同时诸公登塔,各有题咏。薛据诗已失传,岑储二作,风秀熨帖,不愧名家;高达夫出之简净,品格亦自清坚。少陵则格法严整,气象峥嵘,音节悲壮,而俯仰高深之景,盱衡今古之识,感慨身世之怀,莫不曲尽篇中,真足压倒群贤,雄视千古矣。”诗中四方之眺,或纪实景,或用典事,“声”“鞭”“行”等处,下字颇有力度。末之“黄鹄”云云,由登眺而别有生发,最见老杜风格。